
天问简介
淮剧《天问》以屈原投江前的生命最后时刻为切入点,通过虚实交织的叙事手法,展现了他对天地、命运、人生的深邃叩问。剧目开篇即呈现暴雨倾盆的汨罗江畔,屈原披发跣足,与渔父展开关于清浊之道的哲学对话,引出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悲怆独白。
剧中创新性地引入时空折叠概念,让少年屈原与暮年屈原有跨越时空的对话。少年手持香草吟诵《橘颂》的纯净,与晚年目睹楚国衰败的痛彻形成强烈对比。楚怀王魂灵现身的段落尤为震撼,二人对质时密集的唱词交锋,将忠奸之辩推向高潮。
舞台设计极具象征意味:倾斜的九歌台隐喻崩塌的信仰体系,悬浮的青铜编钟既是礼乐文明的见证,也成为禁锢思想的枷锁。当屈原击碎编钟时,纷落的碎片化作漫天星斗,配合遂古之初,谁传道之?的咏叹,完成从历史悲剧到宇宙凝视的升华。
全剧唱腔设计突破传统,在淮剧【自由调】基础上融入楚地巫音元素。第五幕《招魂》中,女巫的傩戏吟唱与屈原的【大悲调】形成复调结构,营造出天人感应的神秘意境。终幕长达12分钟的独唱《天问》,采用阶梯式升Key手法,将鸷鸟之不群兮,自前世而固然的孤傲绝唱推向撕裂式的艺术巅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