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京城戏衣铺掌柜亲授:三招教你选对戏曲礼服不露怯》
《京城戏衣铺掌柜亲授:三招教你选对戏曲礼服不露怯》
张老板,您看这身行头配《贵妃醉酒》可使得?望着戏迷捧着大红宫装犹豫不决,我掀开茶碗盖呷了口高末儿。在虎坊桥经营瑞蚨祥戏衣铺四十年,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。选戏曲礼服这事儿,可比姑娘们挑婚纱讲究多了。
**第一看行当门道**
上个月有位票友要演《空城计》,非指着金线蟒袍要买。我赶忙拦住:您这是要扮诸葛孔明还是西楚霸王?老生行当讲究蟒袍玉带,但文蟒武蟒大不同。诸葛亮穿的是黑色改良蟒,前胸后背绣团龙,两肩行龙要隐在祥云里,方显谋士气度。若错选了武生用的明黄大靠,那可真要闹笑话。
**第二量场合分寸**
去年重阳节雅集,票友刘先生穿着全副金线蟒袍来唱《四郎探母》。我瞧着直摇头:您这是堂会戏,又不是进宫献艺。日常彩排选行头八件套足矣,正式演出再请全套三十六件头面。记得前年有票友把戏园子当婚宴,穿了大红喜蟒唱《游龙戏凤》,生生把正德帝扮成了新郎官。
**第三合身形气韵**
梨园行老话三分扮相七分身段,上个月有位身形娇小的票友要演穆桂英。我特意挑了套改良女靠:云肩收窄两寸,靠旗改用轻纱,走动时旌旗猎猎却不压身段。倒是去年有位魁梧票友非要穿程派青衣的帔,结果活像罗汉披袈裟,惹得台下笑场。
选戏服最忌新不如旧。前日有位年轻票友嫌弃我们镇店的湘绣蟒袍不够鲜亮,非要定制机器绣的。我让伙计取来光绪年间的老绣片比照:手绣的龙睛用孔雀羽线捻金,灯光下当真会转目生威。这手艺,如今整个京城就剩牛街两位老师傅还会。
临走前,我总爱跟客人念叨:选戏服不是挑衣裳,是请角儿上身。就像梅老板当年为演虞姬,特意在鱼鳞甲下衬水绿绸,灯光一打才显得出四面楚歌的凄美。您说这讲究劲儿,哪是现在成衣铺能懂的?
(柜台上的老座钟敲响六下,戏园子的开锣声隐约传来。门帘一掀,又进来位捧着《锁麟囊》本子的票友...)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