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城戏台众生相:京剧行当里的百态人生
京城戏台众生相:京剧行当里的百态人生
在长安大戏院飘荡的檀板声里,一袭水袖拂过百年时光。京剧舞台上的生旦净丑,既是戏曲行当的划分,更是一幅浓缩的市井百态图。这些经过艺术提炼的角色,在代代名伶的演绎中,早已超越了戏剧本身,成为镌刻在民族文化基因中的符号。
一、须眉男子的千面风华
生行讲究千斤话白四两唱,老生行当的髯口下藏着千年智慧。谭鑫培饰演的诸葛亮轻摇羽扇,一句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,将智者的从容与无奈揉进西皮慢板的抑扬顿挫里。小生行当的雉尾翎高高扬起,《群英会》中的周瑜翎子功堪称绝技,两根两米长的翎子既能表现少年得志的傲气,也能化作失意时的颤抖悲鸣。
武生行当的起霸程式最见功夫,《长坂坡》里赵云的白靠扎着四杆靠旗,起霸时靠旗纹丝不动,转身亮相的瞬间,靠旗却如惊涛拍岸般翻卷,把武将的英气演绎得淋漓尽致。杨小楼当年在吉祥戏院演出时,一个鹞子翻身能让二楼包厢的观众探出身来叫好。
二、姹紫嫣红的女儿情态
梅兰芳创造的梅派青衣,把东方女性的含蓄美推向极致。《霸王别姬》中的虞姬舞剑时,云手不过眉,剑指不过肩,明明演绎着生死诀别,却保持着哀而不伤的古典美学。程砚秋在《锁麟囊》里创造的水袖功,七尺长的白绸时而化作离愁,时而变作喜帕,将大家闺秀的悲喜人生舞成水墨长卷。
花旦行当的俏皮灵动最是考验功力。荀慧生在《红娘》中设计的棋盘舞,手持棋盘作舞具,碎步轻移间眼波流转,把聪明伶俐的丫鬟演得活灵活现。当年戏迷都说:三天不看荀慧生,吃饭都不香。
三、浓墨重彩的忠奸图谱
铜锤花脸的一声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,能让戏园子的房梁震落灰尘。裘盛戎创造的裘派唱腔,把包公的刚正不阿融进鼻腔共鸣的浑厚音色里。而袁派花脸在《曹操与杨修》中的表演,用一抹白脸勾勒出枭雄的多面性,大笑时的震颤音带着三分癫狂七分悲凉。
丑行大师萧长华演《群英会》中的蒋干,一顶方巾两条细辫,走起矮子步活脱脱是个自作聪明的酸儒。他设计的蒋干盗书桥段,偷信时眼珠乱转,抬腿迈步都要踮着脚尖,把人物的猥琐与滑稽刻画得入木三分。
当戏台上的锣鼓渐歇,那些勾着脸谱的身影却永远鲜活。他们既是帝王将相、才子佳人,也是贩夫走卒、市井小民,在唱念做打间演绎着永不落幕的人间悲欢。这些经过艺术淬炼的角色形象,早已化作文化基因,在一代代中国人心中生长出新的枝桠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