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戏戏曲班到底学点啥?揭秘戏曲大专生的日常
北戏戏曲班到底学点啥?揭秘戏曲大专生的日常
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戏曲表演大专班,是很多戏曲苗子心中的梦想殿堂。这个藏在京城胡同里的专业学府,每年都有上百名年轻人在红墙灰瓦的练功房里挥汗如雨。
**一、专业方向分得细**
北戏戏曲表演大专班可不是笼统学戏曲,专业方向比想象中讲究。京剧行当细分到生旦净丑,老生班每天要吊着嗓练《空城计》,武旦组的姑娘们凌晨五点就在压腿走圆场。河北梆子专业的学生得学会用丹田气唱出高亢的梆子腔,评剧班的晨功里永远飘着唐山味儿的念白。
**二、课程表里藏玄机**
早上六点的毯子功是雷打不动的规矩,学生们在麻绳编织的厚毯上翻跟头、走旋子。剧目课最考验人,学《贵妃醉酒》要端着凤冠练卧鱼,保持卧姿半小时是家常便饭。理论课也不轻松,工尺谱得看着老谱子自己翻译简谱,戏曲史作业可能要手绘明清戏楼的建筑结构。
**三、招生门槛有讲究**
每年上千人报名,最后只收百来人。初试要当场唱两段不同板式的唱腔,考官会突然敲桌子考即兴节奏感。复试的形体测试更严格,穿紧身练功服展示云手、山膀,膝盖稍弯一点都要扣分。文化课分数线虽然不算高,但戏曲文常考试得背出元代四大传奇的准确名称。
**四、出路不止舞台**
毕业生里能进国家院团的凤毛麟角,但戏曲教育机构争着要科班出身的老师。短视频平台上,会戏曲绝活的博主特别吃香,有师姐靠教网友甩水袖成了百万网红。剧院技术岗、非遗保护中心这些新岗位,反而更缺懂戏曲的专业人才。
练功房的把杆被磨得发亮,戏服上的金线每年都要重新缝一遍。在这里学戏的年轻人明白,戏曲行当没有捷径,把台上一分钟拆解成十年如一日的晨昏颠倒,才是这个行当最真实的生存法则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