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北京听戏,这几座戏楼藏着最地道的梨园魂儿

在北京听戏,这几座戏楼藏着最地道的梨园魂儿

推开北京城厚重的朱漆门,除了烤鸭香和胡同里的鸽哨声,最让人心头一颤的莫过于那咿呀婉转的戏腔。要问京城哪里能寻到最正宗的戏曲味儿?且听我这个老戏迷给您掰扯掰扯。

一、正乙祠戏楼:三百年古戏楼里的绕梁余音

前门西河沿街的胡同深处藏着座活化石,正乙祠的雕花戏台比故宫的畅音阁还要年长二十岁。踩着咯吱作响的木质楼梯上二楼,恍惚间能看见程长庚、谭鑫培这些名角儿在描金藻井下甩水袖。去年重阳节在这儿听《贵妃醉酒》,旦角儿一个卧鱼儿,头顶的宫灯跟着晃出流苏的影,真真儿是云想衣裳花想容。

看戏贴士:每月第二个周六的公益场最抢手,得提前半月在北京文惠卡上蹲点抢票。二楼包厢视野最佳,但得备件薄外套——老建筑的穿堂风可不管您是不是票友。

二、湖广会馆:楚腔京韵两相宜

虎坊桥的湖广会馆大戏楼,是京城唯一带双层戏台的古建筑。去年深秋陪苏州来的朋友听昆曲《牡丹亭》,杜丽娘的水磨腔撞上雕梁画栋的八角藻井,声儿在穹顶转三转才落下。散场时瞥见后台的老琴师在调月琴,弦子一响,倒比台上的唱词更教人断肠。

周边玩法:听完戏别急着走,西侧文昌阁摆着杨小楼用过的金丝蟒袍。要是赶巧,能在茶室碰上票友们的响排,那即兴的《定军山》可比正戏还热闹三分。

三、老舍茶馆:盖碗茶里的市井戏韵

前门楼子往南二百步,老舍茶馆的戏单子最是活色生香。在这儿听戏不用正襟危坐,嗑着瓜子喝着茉莉香片,台上演着《大闹天宫》的猴戏,金箍棒耍得人眼花。去年腊月二十三,亲眼见着个天津来的老爷子,听到兴起时把茶碗往桌上一蹾,扯着嗓子喊了声好!,满堂喝彩比台上的锣鼓还响。

隐藏菜单:每周三下午的曲艺杂谈最值回票价,二十块钱连茶带戏。要是运气好,能赶上郭德纲徒弟来说段《探清水河》,那京片子拌着三弦儿,比豆汁儿还够味儿。

戏迷圈里有句话:北京城的魂儿,一半在故宫的琉璃瓦上,一半在戏楼子的皮黄声里。如今新盖的大剧院固然气派,但要咂摸老北京的那股子韵味儿,还得在这些古戏楼里。您要是来,记得提前备块手帕——好戏开场时,保不准哪句唱词就戳了心窝子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