谁在台前唱断肠——寻访本土戏曲里的千年情痴

谁在台前唱断肠——寻访本土戏曲里的千年情痴

在杭州拱宸桥边的古戏台上,八十二岁的陈金水老人正在演唱《白蛇传》选段。当他唱到断桥犹在雷峰倒时,浑浊的老泪顺着脸上的油彩蜿蜒而下,台下嗑瓜子的年轻人突然安静了。这种穿越千年的情感共鸣,正是本土戏曲最荡气回肠的魔力。

一、方寸戏台载千年

绍兴安昌古镇的河埠头,至今保留着南宋时期的古戏台。台柱上斑驳的对联写着三五步走遍天下,六七人百万雄兵,道尽了戏曲艺术以虚写实的精髓。元杂剧《窦娥冤》里六月飞雪的奇景,靠的不过是老生抖动的白绸;昆曲《牡丹亭》中杜丽娘魂游地府,仅凭旦角飘忽的水袖便让观众脊背发凉。

在陕西华阴老腔的戏箱里,保存着明朝万历年间的皮影。这些驴皮制成的影人经过二十代人手的摩挲,轮廓已模糊如雾中远山。老艺人张全义说:每个影人身上都住着祖师的魂,演《长坂坡》时,赵云的银枪真能抖出杀气。

二、悲欢凝成绕指柔

川剧《情探》中焦桂英的鬼步,需要演员穿着三寸金莲鞋在洒满黄豆的台面上滑行。重庆川剧院名角沈铁梅回忆学艺时,双脚磨破三十七双布鞋才练成这绝技。她说:要让人相信鬼魂真的在飘,就得让脚尖踩着刀刃跳舞。

河北梆子《钟馗嫁妹》里,钟馗每次转身都要完成十八个连贯的亮相动作。老辈艺人讲究转身见血性,每个定格的瞬间都要让观众看见钟馗皮下跳动的忠魂。这种将情感融入筋骨的表现方式,比任何语言都更有穿透力。

三、老树新花更著香

2019年苏州昆剧院排演《浮生六记》,将传统水磨调与全息投影结合。当沈复的幻影穿过纱幕与芸娘对唱,剧场里的90后观众跟着哼起了原来姹紫嫣红开遍。制作人王芳说:我们要让年轻人看见,古人谈恋爱的炽烈不输现代偶像剧。

在泉州南音艺苑,七十岁的蔡雅艺开始用抖音直播《陈三五娘》。镜头前她边弹琵琶边吟唱,评论区里年轻人争相点播:要听《因送哥嫂》!求教‘滚门’技巧!古老的梨园戏在手机屏幕上开出新蕊,证明真正的艺术永远不会老去。

站在长安大戏院后台,看着年轻演员们对着手机整理头饰,忽然想起梅兰芳大师的话:戏曲是活在当下的古人。那些在丝竹声里流淌了千年的悲欢,那些在油彩下跳动了百代的热血,正以新的姿态叩击着这个时代的心门。当电子吉他与月琴合奏出《梁祝》新编,我们终于懂得:所谓荡气回肠,不过是人类共同的心跳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