轻罗小扇扑流萤:这些戏曲舞蹈竟如此轻松惬意
轻罗小扇扑流萤:这些戏曲舞蹈竟如此轻松惬意
提到戏曲舞蹈,很多人脑海中会浮现出华美繁复的水袖功、惊险刺激的武打场面。其实在传统戏曲的百花园中,还盛开着许多轻松闲适的解压系舞蹈。这些舞蹈或采撷生活片段,或化用民间游戏,宛如一缕穿堂清风,让戏曲舞台多了几分人间烟火气。
一、春日游园扑蝶舞
昆曲《牡丹亭》里的游园惊梦堪称古典美学典范,其中杜丽娘与春香的扑蝶舞段最是妙趣横生。演员手持团扇作势欲扑,碎步轻移间,扇面忽高忽低,裙裾翻飞如蝶。这种源自宋代扑蝶会的民间游戏,经戏曲艺术家提炼后,既保留了少女嬉春的天真烂漫,又暗含扑空的人生况味。
在浙东乡村,至今保留着蝴蝶灯舞的民俗。村妇们手持竹篾扎制的彩蝶灯,踏着鼓点走出之字路线,仿佛重现了汤显祖笔下原来姹紫嫣红开遍的春日盛景。这种化雅为俗的传承方式,让戏曲舞蹈真正走进了百姓生活。
二、渔舟唱晚踏浪行
越剧《追鱼》中的水袖踏浪堪称戏曲界的行为艺术。演员用三米长的水袖模拟波浪起伏,时而如微波荡漾,时而似惊涛拍岸。最绝的是通过腰肢的摆动控制水袖走向,看似闲庭信步,实则暗含太极功夫。绍兴柯桥的老戏迷常说:看追鱼不看出汗的角儿,定是假把式。
这种源于渔民生活的舞蹈语言,在闽南高甲戏中演化出更接地气的讨海舞。老艺人们赤脚站在条凳上模拟船头颠簸,手持船桨做出撒网、收网的连贯动作,粗犷中透着劳动智慧。当夕阳的余晖洒在古戏台上,仿佛能听见远方的潮声。
三、市井闲趣入戏来
京剧《拾玉镯》里的喂鸡舞堪称戏曲舞台上的生活流典范。孙玉娇捻米、撒食、数鸡的系列动作,将农家少女的日常劳作提炼成舞蹈语汇。演员要精准控制手中虚拟的米粒,连老母鸡啄食的节奏都要用眼神表现出来。这种无实物表演比真实的喂鸡场景更具审美意趣。
在川剧《滚灯》中,书生头顶油灯完成钻板凳、翻筋斗等动作,看似滑稽搞笑,实则暗含灯灭人亡的惊险。这种把市井杂耍升华为舞台艺术的智慧,正是戏曲舞蹈的魅力所在。当下年轻人追捧的戏曲健身操,很多动作原型就来自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经典舞段。
从宫廷乐舞到市井杂耍,戏曲舞蹈从来都不是束之高阁的艺术。那些看似信手拈来的闲适舞步,凝结着历代艺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。当我们在短视频平台刷到戏曲网红们的创意改编时,或许该会心一笑——这正是古老艺术在新时代的自然生长。不如找个周末,跟着手机里的教学视频比划两下,说不定就能触摸到传统文化最鲜活的那根脉搏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