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些戏曲火了上百年,你听过几出?
这些戏曲火了上百年,你听过几出?
戏台上一声锣响,勾栏瓦舍间的人生百态便活了起来。中国戏曲像是藏在时光里的老茶,越品越有滋味。今天咱们就聊聊那些传唱百年的经典大戏,看看这些古老的艺术如何让一代代人痴迷。
一、京城里的国粹风华
说起京剧,总绕不开二百年前那场徽班进京的盛事。四大徽班把各地方戏的精华揉进了京城的戏台,这才有了后来生旦净末丑的行当体系。您要是听过梅兰芳先生的《贵妃醉酒》,准会被那婉转的唱腔勾了魂去。程砚秋的水袖功夫更是绝活,五尺长的白绸在他手里能舞出漫天飞雪。
《霸王别姬》这出戏最是考验功夫,虞姬舞剑那场戏,既要身段柔美又得透出悲壮。当年杨小楼与梅兰芳同台,一个楚霸王悲歌慷慨,一个虞美人含泪舞剑,看得满场观众都忘了喝彩。京城的老戏迷们至今还念叨:杨老板的霸王,那真是力拔山兮气盖世。
二、江南烟雨中的婉转曲调
乘着乌篷船摇到绍兴,远远就能听见戏台子上传来越剧的吴侬软语。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的十八相送最是缠绵,男女演员反串的演法别具韵味。您要是春天在杭州城隍阁听戏,满山的桃花映着戏台上的水袖,真分不清是人在戏中还是戏在景中。
昆曲可比这些年轻剧种早生了好几百年,《牡丹亭》里杜丽娘那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,六百年来不知醉了多少文人墨客。白先勇先生改编的青春版《牡丹亭》,让古老的曲牌在年轻人中又活了过来。苏州网师园的夜场演出最是风雅,月色溶溶下,笛声一起,恍如穿越回明清时的江南园林。
三、泥土里长出的民间传奇
黄梅戏带着大别山的泥土香,《天仙配》里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在鄂皖交界处传唱了千百年。严凤英那嗓子亮得能穿透云霄,她在电影里的表演让黄梅戏从田埂唱到了全国。现在您去安庆的再芬剧院,还能听到原汁原味的树上的鸟儿成双对。
秦腔可不像南方戏那么温柔,老艺人们说这是唱戏吼起来的西北豪情。《三滴血》里那声祖籍陕西韩城县,吼得黄河水都要抖三抖。西安易俗社的百年戏楼里,老戏骨们唱着《周仁回府》,脸上的油彩映着夕阳,倒像是从汉唐壁画里走下来的人物。
结语:这些老戏能传唱至今,靠的不是博物馆里的玻璃罩子。您看现在年轻人拍的戏曲短视频,京剧混搭流行乐,昆曲遇上二次元,老戏骨带着小徒弟开直播。下次戏班子来您家乡搭台,不妨去凑个热闹,保不准听完《锁麟囊》,您手机里就多了几个戏曲选段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