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城戏曲扮相指南:寻访那些不为人知的试妆宝地

【京城戏曲扮相指南:寻访那些不为人知的试妆宝地】

您这油彩得用梨园春的,贴片还是荣庆斋的老手艺最服帖。在琉璃厂西街的巷口,几位票友正凑在梧桐树下热络讨论。对于戏迷而言,扮相不仅是登台前的仪式,更是触摸戏曲灵魂的必经之路。作为浸淫戏曲文化二十余载的老北京,今天带您探访几处圈内人私藏的试妆宝地。

**前门大栅栏寻古韵**

穿过五牌楼的朱红门洞,瑞蚨祥绸缎庄斜对面的霓裳阁总飘着淡淡的桂花头油香。这家三代相传的老店藏着京城最全的贴片花样,从梅派的素雅水钻到程派的金丝点翠,83岁的张师傅至今保持着手工穿珠的绝活。二楼试妆间里,那面光绪年间的铜镜照见过多少名角的第一次扮相。

**戏校胡同里的青春记忆**

中国戏曲学院东墙外的雏凤清音工作室,是科班学生们最爱扎堆的地方。店主程姐年轻时给裴艳玲扮过穆桂英,如今专为年轻演员调试适合现代舞台的轻薄油彩。她家独创的三白法能让生角的面妆持妆八小时不泛油光,不少京剧研究生论文里都提到过这个秘诀。

**798艺术区的跨界碰撞**

谁曾想现代艺术区里藏着家粉墨实验室?美院毕业的90后店主小艾,把传统贴片玩出了新花样。荧光贴片遇上《牡丹亭》,镭射水钻配《大闹天宫》,这里每周六的戏曲变装沙龙总能吸引大批汉服爱好者和时尚博主。上次杨赤来京演出,还特意来淘了套赛博朋克风的改良靠旗。

**老戏骨的私藏清单**

跟长安大戏院服装间王师傅混熟了才肯透露:真正讲究的行头得去马连良故居旁的韵秀坊订制。店主每天寅时就开窑烧制头面用的点翠胎底,那抹雨过天青的釉色是用了故宫修复的秘方。若是给娃娃置办启蒙行头,虎坊桥儿童剧院地下的小梨园有专门为孩童研发的植物性彩妆。

临了提醒各位票友:试妆前务必净脸敷个黄瓜膜,油彩最忌带着护肤品上妆。若是头回尝试,不妨从南新华街的入戏体验馆起步,那里提供从勾脸到穿衣的全套指导。记得提前半月预约,遇上票友包场可能白跑一趟。

走在鼓楼西大街,瞥见玻璃窗里正在试凤冠的姑娘,恍惚间竟分不清今夕何夕。这抹描在眼角的桃红,何尝不是六百年京韵流淌的印记呢?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