赛戏——竞技场上的梨园新葩
赛戏——竞技场上的梨园新葩
中国戏曲艺术研究院的展演厅里,灯火通明。台上两位青年演员正在表演《双下山》的经典桥段,水袖翻飞间,评委席上的专家们不时在评分表上勾画。这是全国青年戏曲演员竞演大赛的现场,这样的竞技舞台,正让传统戏曲焕发新的生命力。
**一、古韵新声:竞技场上的戏曲蜕变**
当代戏曲竞技呈现出多元形态。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每年举办的小剧场戏曲节中,传统折子戏与现代实验戏剧同台竞技。去年获奖的《牡丹亭·游园惊梦》创新性地将昆曲水磨腔与电子音乐融合,演员手持云帚在光影变幻中起舞,既保留传统程式,又赋予当代审美。
竞技机制倒逼戏曲革新。上海戏剧学院的师生团队在长三角戏曲创演大赛中,将赣南采茶戏《钓拐》改编为都市职场题材。保留矮子步、扇子花等传统技法,将拐腿媒婆改为现代HR经理,用传统程式演绎求职故事,这种创造性转化赢得评委一致好评。
**二、方寸乾坤:竞技戏曲创作要诀**
竞技戏曲需在15-30分钟内完成起承转合。2022年全国小戏小品展演金奖作品《锁麟囊·新编》将程派经典浓缩为20分钟:通过倒叙手法,用现代舞美技术重现春秋亭场景,在有限时空内完成人物命运转折。这种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创作,考验编剧的架构能力。
演员竞技讲究四功五法的精准呈现。在山西卫视《伶人王中王》节目中,蒲剧演员贾菊兰表演《火焰驹·卖水》时,长达3分钟的水袖功展示包含抖袖、抛袖、旋袖等十余种技法,每个动作都经过千锤百炼,展现出竞技戏曲对技艺的极致追求。
**三、梨园新路:竞技舞台的进阶之道**
专业赛事体系日趋完善。中国戏剧家协会设立的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已举办26届,形成从县级选拔到全国总决赛的完整通道。浙江嵊州12岁的越剧新苗周雅琴,正是通过这个平台从乡村戏台走向央视春晚。
民间票友赛事遍地开花。苏州平江路每月举办的巷陌戏韵擂台赛,吸引沪宁线戏曲爱好者参与。参赛者既有退休工人,也有外企白领,他们带着精心编排的《玉簪记·琴挑》《西厢记·长亭》等折子戏登台,评委现场亮分的形式让赛事充满悬念。
竞技场上的戏曲艺术,恰似一株古树绽放新蕊。当水袖扬起时代的尘埃,当唱腔穿透时空的壁垒,这些在竞技中淬炼的戏曲作品,正在书写传统艺术的当代传奇。这种充满张力的艺术实践,不仅为戏曲传承开辟新径,更让千年梨园在竞技之火中涅槃重生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