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北京戏曲学徒真实收入调查:学艺能养家吗?》

《北京戏曲学徒真实收入调查:学艺能养家吗?》

午后三点,京剧院排练厅里的檀板声准时响起。18岁的小武翻了个跟头,汗水顺着油彩往下淌,他抹了把脸继续练起霸。作为北京某知名京剧团的定向学徒,他每月领到的3250元工资,刚好够付五环外那间8平米隔断房的租金。

在故宫东侧某民营剧团,22岁的青衣演员程晓敏正对着镜子压腿。她所在的剧团实行底薪+演出费制度,基础工资2800元,每场演出补贴80元。上个月演了15场,到手刚过4000。她苦笑着展示手机里的工资短信,这点钱别说孝敬父母,连化妆品都要省着用。

梨园行的薪酬体系暗藏门道。国有院团普遍采用事业单位薪资结构,中央戏曲学院定向委培的学徒每月能领到3500-4500元,包含基本工资、练功补贴和餐补。但民营剧团的待遇差异悬殊,既有包吃住的传统戏班,也有完全按演出场次结算的走穴模式。

西城区某老字号戏班班主张师傅透露,他们给学徒开的包银包含食宿,每月实发2000,但逢年过节的赏钱能抵半个月工资。这种传统分配方式让很多年轻学徒难以适应,现在孩子们要还花呗,要买手机,靠这点钱确实紧巴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北京市2023年推出的非遗传承人培养计划为符合条件的学徒提供每月1500元专项补贴。在东城区文化馆学昆曲的小林算了笔账:剧团工资2800加上政府补贴,扣完五险一金还剩3600,比餐厅服务员多不了多少。

梨园行老师傅们常念叨三年学徒两年效力,但现实是,90后、00后学徒更看重即时回报。某戏曲学校就业办老师坦言,近年约有四成毕业生转行,能坚持下来的,多半是家里有条件支持的北京孩子。

夜幕降临时,小武卸了妆,骑着电动车赶往三里屯的网红餐厅——他在这里兼职传菜员。斑驳的油彩残留在耳后,戏服里的练功服还没干透。再熬两年就能转正了。他说这话时,眼睛盯着菜单上的价格,到时候基本工资能涨到5000,应该不用再打两份工了吧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