锣鼓喧天庆团圆:中国戏曲里的那些喜事儿

锣鼓喧天庆团圆:中国戏曲里的那些喜事儿

每逢佳节庆典,戏台班子总要搬出压箱底的吉祥戏。这些世代相传的经典剧目,像一串串红灯笼挂在中国戏曲长廊里,用婉转的水袖、铿锵的锣鼓,把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都唱了个遍。

一、北方戏台的大红大紫

京城戏园子里,《龙凤呈祥》的曲牌一响,老戏迷就知道这是要演刘备过江招亲了。孙尚香凤冠霞帔亮相时,旦角踩着西皮流水板的节奏,把十米长的水袖舞得如同流云。这出戏每逢婚嫁必演,全本要唱足八小时,戏台上挂满大红幔帐,连龙套的兵卒都扎着红绸腰带。

梆子戏里的《打金枝》另有一番热闹。唐代公主与驸马拌嘴,老生唱段里藏着夫妻床头吵架床尾和的民间智慧。河北梆子特有的高亢唱腔,配上武场急促的堂鼓,把家长里短唱得比征战沙场还热闹三分。

二、江南水乡的喜庆密码

昆曲《牡丹亭》里藏着最诗意的喜气。杜丽娘游园惊梦一折,花神们手持牡丹翩翩起舞,十二花神对应着月份花信,每个转身都踩着工尺谱的雅致韵律。这出戏在江南士绅家女儿及笄礼上必演,取的是花开富贵的好兆头。

越剧《五女拜寿》把寿宴搬上戏台可谓绝妙。五位女儿贺寿时各展绝技:甩发功表现焦急,跪步展现孝心,连丫鬟递茶的身段都带着喜气。绍兴戏班演这出戏,必要在台前摆上寿桃道具,谢幕时真往观众席抛洒糯米寿桃。

三、跨越南北的永恒欢歌

黄梅戏《天仙配》里的满工对唱,七仙女和董永你一句我一句数着日子,从正月唱到腊月,把农家乐的婚俗唱了个遍。安徽农村至今保留着七夕演《天仙配》的习俗,戏台要搭在葡萄架下,说是能听见天上仙人的祝福。

粤剧《六国大封相》堪称戏曲界的贺岁片。战国说客苏秦佩六国相印还乡,三十六个行当齐齐登场,光是武将的靠旗就能铺满整个戏台。香港戏班演这出戏,舞狮队要绕场三周,金箔做的相印道具能飘满整个剧场。

这些流淌着喜悦的戏曲,既是传统文化的基因库,更是中国人情感表达的密码本。当都市剧场里响起新编戏的电子配乐,老票友们依然能在某个拖腔转调处,听见记忆里那声穿透岁月的开台锣鼓。下次遇见庙会戏台,不妨驻足片刻,让那抹浓烈的中国红,染透你的眼睛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