梨园园丁段小莉:三尺讲台绽芳华
梨园园丁段小莉:三尺讲台绽芳华
在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古色古香的练功房里,总能看到一个纤瘦的身影穿梭在刀枪剑戟之间。段小莉手持竹笛,时而为武生示范踢腿的力道,时而帮花旦调整水袖的弧度,三十年如一日地守护着戏曲传承的薪火。
一、从红氍毹到讲台的转身
段小莉的戏曲人生始于胡同深处的业余戏班。六岁时跟着票友父亲在四合院里学唱《穆柯寨》,稚嫩的童声里透着与年龄不符的韵味,让路过的京剧名家驻足惊叹。十二岁考入北京戏校,在练功房青石地板上洒下的汗水,浸透了《贵妃醉酒》的扇影、《挑滑车》的靠旗。
1994年从中国戏曲学院毕业后,本可在舞台绽放光彩的她,却选择回到母校任教。谈及这个决定,段小莉总说:戏台上少个角儿不打紧,要是断了传承,那才是真要命。这句朴实话语背后,藏着对戏曲教育沉甸甸的责任。
二、教学相长的艺术探索
在段小莉的课堂上,传统教学法与现代教育理念碰撞出独特火花。她会用手机录制学生的身段表演,一帧帧回放分析云手的弧度;将老戏词改编成Rap帮助学生记忆;甚至带着学生到颐和园长廊揣摩古画中的戏曲元素。
2017年,她主持的数字戏曲教学体系项目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。这套系统将二百余出经典剧目的唱念做打拆解成3D动态模型,让年轻学子能直观感受每个动作的精妙。有老艺术家起初质疑这种创新,但看到学生通过系统快速掌握《夜奔》的复杂身段后,也不禁竖起大拇指。
三、桃李不言自成蹊
段老师的通讯录里存着三百多个标注我的角儿的号码。国家京剧院的武旦新秀王梦瑶每次登台前都会给她发信息,上海戏剧学院的青年教师张浩每周固定时间请教教学难题。更让她欣慰的是,十年前培养的00后毕业生,如今已有三人在短视频平台收获百万粉丝,用新媒介传播戏曲之美。
在教师节收到的众多贺卡中,有张泛黄的明信片格外珍贵。发件人地址写着美国密歇根大学,那个曾经总把卧鱼做成卧倒的调皮学生,如今正在大洋彼岸讲授中国戏曲文化。段小莉抚摸着卡片上的邮戳,眼角笑出了细纹。
当夕阳为练功房的雕花窗棂镀上金边,段小莉依然保持着三十年前的习惯——最后一个离开教室。她仔细归置好蟒袍玉带,关灯时总要回望那些在暮色中沉默的刀枪把子。这些见证过无数汗水与泪水的器物,正静静等待着明日朝阳下,又将绽放的新蕊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