梨园深处话手足:一出被遗忘的表亲戏
梨园深处话手足:一出被遗忘的表亲戏
在豫东平原的乡间戏台上,曾流传着一出名为《双雁错》的梆子戏。老辈人说起这出戏,总要先端起茶碗抿一口,才悠悠道:这戏文里的弯弯绕,可比那黄河九曲还要多哩。
故事始于北宋年间的汴梁城。绸缎庄少东家文清远与表弟方子墨本是总角之交,二人同窗共读时,常在汴河边的芦苇荡里折苇作剑,扮作杨家将模样。文清远善使一杆银枪,方子墨好唱老生腔,每逢月夜,芦苇荡里便回荡着稚嫩的唱腔:杨延昭坐辕门愁眉不展——
及至弱冠,文家突遭横祸。一船价值千金的蜀锦在黄河渡口遇劫,文父急火攻心撒手人寰。族中耆老翻出泛黄的家谱,竟指认方子墨母亲当年是带着身孕改嫁,按族规当由方子墨继承家业。文清远握枪的手颤抖着,那杆曾与表弟嬉戏的银枪,在月光下泛着冷冽的光。
戏至中段最是精彩。方子墨在祠堂接过家主印信那日,戏台两侧的梆子突然转调,由悠扬的慢板转为急促的飞板。老琴师的手指在蛇皮琴筒上飞舞,模拟出汴河浪涛之声。文清远一杆银枪挑开祠堂门帘,却见表弟跪在祖宗牌位前,供桌上赫然摆着那批失踪蜀锦的货运单。
最后的哭腔总让台下婆子们抹眼泪。方子墨为保表兄家业,假意争夺继承权,暗中追查真凶。当真相大白时,文清远手中银枪当啷落地,两个白袍身影在戏台上一跪一扶,背后出将入相的绣帘突然落下,露出斑驳的砖墙——原来所谓家主之争,不过是给幕后黑手演的连台好戏。
这出戏最妙处,在于用豫剧特有的偷字换韵手法处理表兄弟的对唱。当二人表面争执时,唱词工整对仗;待到暗中传讯时,韵脚忽然错位,需得细品方知其中机锋。可惜上世纪六十年代后,这出需要七个琴师、十二面堂鼓的戏码,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记忆里,唯余黄河故道的风,还记着那段用梆子声加密的兄弟情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