表哥的镜头里,藏着整个徽州的戏魂

表哥的镜头里,藏着整个徽州的戏魂

嘿,我跟你说个新鲜事。手机屏幕亮起时,表哥的皖南口音裹着电流声传来。这位十年前还在上海写字楼里敲代码的理工男,如今蹲在歙县老宅的飞檐下,正用老式胶片相机捕捉那些即将消失的戏台光影。

记得去年清明回老家,在长庆寺塔斑驳的墙根下,撞见表哥蹲在石阶上擦镜头。他脚边散落着几十卷拍废的胶片,泛黄的《徽州戏曲志》被山风吹得哗哗作响。数码相机拍不出这个味道,他指着取景器里正在扮妆的老艺人,老人脸上的油彩在晨光里泛着珠母贝的光泽,那是手机滤镜永远调不出的层次。

上个月跟着表哥去呈坎拍目连戏,那场面才叫震撼。凌晨四点,祠堂天井里浮着薄雾,十三个戴着青面獠牙面具的傩戏艺人突然从暗处跃出。表哥的哈苏503CW快门声混在铜锣声里,胶片过片的机械声竟与八百年前傩戏的鼓点严丝合缝。有个戴开路将军面具的演员突然朝镜头瞪眼,后来冲印出来的照片上,那双描金的怒目在黑白底片上烧出两个光斑。

最绝的是他拍的黄梅戏《小辞店》。在屯溪老茶楼二楼,表哥把三脚架支在雕花木窗边,等日头西斜到某个角度。当夕阳把演员的水袖染成琥珀色时,他按下快门的瞬间,茶楼老板养的画眉突然开嗓,胶片上竟真定格了声波似的——飘起的水袖褶皱里藏着音律的纹路。

前些天收到表哥寄来的样片集,牛皮纸信封里掉出张便签:你看这张《贵妃醉酒》后台照,老旦眼角没擦净的油彩,比台前的凤冠更动人吧?照片里,正在卸妆的演员对着镜子发呆,镜中映着空荡荡的戏台,那些消逝的唱腔仿佛都凝在胶片乳剂层里了。

祠堂梁柱间的蛛网,老戏服内衬的补丁,琴师虎口的老茧...表哥的镜头总在捕捉这些细碎的光影。他说每卷胶片都是个时光胶囊,等现在的孩子长大,至少能在这些定格的光影里,触摸到属于徽州戏台的体温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