表叔杀猪唱的是哪出戏?揭秘北方农村的血色狂欢

表叔杀猪唱的是哪出戏?揭秘北方农村的血色狂欢

农历腊月廿三,晋北王家沟的打谷场上支起了三口铁锅。褪了毛的白条猪倒挂在木架上,表叔王铁柱抄起三尺长的杀猪刀,刀光闪过时突然亮开嗓子:正月里来正月正,白刀子要见红——围观的乡亲们轰然叫好,这场面比城里人看明星演唱会还热闹。在北方农村,杀猪戏从来不是单纯的屠宰,而是一场浸染着泥土气息的生死大戏。

一、刀尖上的梆子腔

在晋冀鲁豫交界的农村,杀猪戏有个文雅的名字——《开红宴》。这出戏没有固定剧本,却深深扎根于梆子腔的韵律之中。屠夫下刀时的拖腔要模仿老生,放血时的喷涌要合着武场的锣鼓点,就连刮猪毛的沙沙声都要踩着梆子的节奏。

七十三岁的王铁柱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刀把式,他总说:杀猪不唱戏,好比饺子没醋。每年腊月,他带着四个徒弟转场各个村落,每杀一头猪都要唱足三折戏。开刀前必唱《敬神调》,这是给灶王爷的交代;放血时要吼《见红令》,据说能驱散晦气;分肉时则来段《丰收谣》,讨个年年有余的彩头。

这戏班子可不好凑。主刀的要会耍刀花,副手得懂打击乐,烧水的得能接得住唱腔里的包袱。去年在赵家屯,王铁柱一个刀挑猪心的绝活,配着徒弟敲铁盆的急急风,愣是让八十岁的赵老太想起了五十年前镇上的名角。

二、血色帷幕后的众生相

腊月的杀猪宴是村庄的年终盛典。天还没亮,村口的老槐树下就蹲满了揣着搪瓷碗的乡亲。杀猪凳旁,女人们边纳鞋底边哼着小调,孩子们举着猪尿泡当气球满场疯跑。屠夫每唱完一段,就有后生端着烧酒往他嘴里灌。

这戏里戏外都是学问。主家递刀要双手捧上,刀把朝右;围观者不能戴孝,免冲了喜气;猪血溅到谁身上,那可是来年要发财的好兆头。去年李家庄杀年猪时,城里回来的大学生非要录像,结果摄像机被喷了满脸血,倒成了全村的乐子。

最精彩的要数抢红环节。猪刚断气,十几个后生一拥而上争抢刀口的第一捧血,说是能壮胆气。六年前张村两个小伙子为抢红打起来,最后被老支书罚去扫了半个月猪圈,这事到现在还是茶余饭后的谈资。

三、渐行渐远的屠刀咏叹

如今的年轻屠夫更愿意用电动工具,五分钟就能搞定一头猪。去年王铁柱收了个徒弟,那后生戴着蓝牙耳机杀猪,气得老爷子摔了刀。镇上开超市的老赵说:现在人都买冷鲜肉,谁还稀罕看杀猪?去年我进的那批德国切割机,比十个老屠夫还利索。

但总有念旧的人。六十五岁的刘寡妇每年腊月都要请王铁柱杀猪,她说就爱听那声见红令。去年杀猪时,她突然跟着唱起了《小寡妇上坟》,把三百斤的肥猪都惊得直扑棱。事后才知道,那天是她老伴的忌日。

民俗专家老周做过统计:整个晋北地区,还能唱全本《开红宴》的不到二十人。他最近在搞非遗抢救,给王铁柱录了三十多个小时的影像。镜头里,老爷子耍着刀花唱道: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,猪圈里出不了赵子龙——唱到末了,突然抹了把眼睛。

今年冬至,王家沟的杀猪戏照旧开锣。王铁柱的刀已经有点抖了,可那声见红令依旧穿云裂石。村委会新装的LED灯把场子照得雪亮,抖音直播的手机架了七八个。有网友留言说这是封建糟粕,马上被本地人怼回去:你懂个球!这叫文化!夜色渐深时,雪地里残留的暗红猪血,倒像是给这场古老仪式盖了个鲜活的印章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