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胡同深处藏着一座戏窝子喝茶看戏还能扮贵妃
【北京胡同深处藏着一座戏窝子喝茶看戏还能扮贵妃】
推开南锣鼓巷纱络胡同7号的木门,迎面飘来檀香混着咖啡的醇香。这座四合院里的入戏茶书苑,可能是全北京最特别的咖啡馆——头顶是百年老槐树的浓荫,耳边是咿咿呀呀的胡琴声,梅派青衣正在海棠树下甩着水袖。
老板王梦婷本是专业京剧演员,院里青砖墙上挂着她的《贵妃醉酒》戏装照。总有人说戏曲是博物馆艺术,我们偏要让它活色生香。说话间,她端着青花盖碗的手腕一翻,倒出普洱的动作竟带着兰花指的韵致。
每周三、五晚七点,八仙桌撤去半边,天井就变身为袖珍戏台。《三岔口》的武生在方寸之地腾挪翻扑,看客们捧着杏仁豆腐看得入神,冷不防被演员一个鹞子翻身惊得茶汤四溅。最妙的是压轴环节——观众可以勾着半面妆,跟着老师学甩水袖,常有外国游客把鸳鸯剑耍成双截棍,惹得满院哄笑。
后罩房改成的茶书房别有洞天。博古架上《京剧汇编》与《世界咖啡地图》比邻而居,梅兰芳的戏服设计手稿静静躺在虹吸壶旁。若是雨天来访,听着雨打芭蕉配黑胶唱片里的《锁麟囊》,翻着泛黄的《立言画刊》,恍惚间竟分不清今夕何夕。
这里的吃食也透着梨园行的讲究:驴打滚唤作小放牛,拿铁拉花必是脸谱造型。最受欢迎的是霸王别姬套餐——乌梅饮配蟹黄酥,暗合了戏中人的爱恨情仇。常有票友吃着吃着就开嗓,跑堂的伙计竟能自然地接上锣鼓经,原来都是戏曲学院兼职的学生。
暮色渐浓时,戏台两侧的宫灯次第亮起。穿马褂的老掌柜敲响云板,今天唱的是全本《游龙戏凤》。咖啡师在吧台后拉花的手顿了顿,杯中的拿铁渐渐晕开凤冠霞帔的轮廓。这个六百岁的四合院里,传统与时尚正在上演着新的对手戏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