梨园新蕊吐芬芳:乔畅的戏曲传承之路
梨园新蕊吐芬芳:乔畅的戏曲传承之路
北京戏曲学院新晋教师乔畅的办公室里,总飘荡着若有若无的油彩气息。墙上挂着的戏曲脸谱与案头整齐的曲谱相映成趣,这位90后青年教师正在用手机录制教学视频,屏幕里的水袖翻飞如白练当空。
一、戏台春秋十六载
乔畅与戏曲的缘分始于胡同口的露天戏台。六岁那年,她挤在人群里看《穆桂英挂帅》,老艺人的靠旗扫过前排观众时,她抓住了一片飘落的翎子。这个场景被中国戏曲学院教授王立群拍下,照片里扎羊角辫的小女孩仰着头,眼睛亮得惊人。
在北京戏曲学院附中求学期间,乔畅每天五点半准时出现在练功房。同学们还记得她绑着沙袋练圆场的模样,月白绸裤上总沾着晨露。2012年参加青京赛时,她饰演的梁红玉在水战环节连转32个鹞子翻身,这段视频至今仍是学院身段课的示范教材。
二、讲台灯影育新苗
2018年硕士毕业留校后,乔畅开创了情境化教学模式。她把《牡丹亭》的游园惊梦搬进颐和园,让学生穿着便装在长廊里体会杜丽娘的心境。去年中秋,她带着学生到正乙祠戏楼办沉浸式演出,当《贵妃醉酒》的唱腔在百年古戏楼响起时,外国游客举着手机录像的手都忘了放下。
在基本功训练中,乔畅发明了镜像教学法。她将两个学生的训练视频左右并列播放,细微的形体差异在对比中无所遁形。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进步速度提升了40%,去年她指导的毕业大戏《白蛇传》,创下了连续加演三场的记录。
三、跨界传承有新声
乔畅的抖音账号畅唱戏曲有50万粉丝,最新一条《戏曲手势密码》的短视频获赞超百万。她把传统云手分解成打车软件接单的动作,评论区里年轻人调侃:这下子真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了。去年与电子音乐人合作的《赛博钟馗》,在B站播放量突破300万次。
在故宫数字文物库项目中,乔畅为明代戏曲版画设计动态捕捉方案。当《单刀会》的3D全息影像在太庙重现时,老戏迷们看见关公的虚拟影像捋髯亮相,竟不自觉地起身叫好。这种传统与科技的碰撞,正在为戏曲打开新的可能。
今年教师节,乔畅收到学生手绘的Q版戏曲人物贺卡,画面里她化身《天女散花》的飞天,衣袂间缀满各色弹幕。站在教学楼窗前,望着操场上晨练的学生,她想起十五年前那个攥着翎子不肯撒手的小女孩。戏曲的种子正在新一代人心中生根发芽,而她要做的,是让这片梨园永远春意盎然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