梨园深处觅姚琳:一位青衣演员的舞台剪影
梨园深处觅姚琳:一位青衣演员的舞台剪影
后海胡同的槐花簌簌飘落时,长安大戏院后台的油彩正细细勾勒着姚琳的眼角。这位北京京剧院当家青衣,卸了妆是胡同口买豆浆的邻家姑娘,上了台便成了《锁麟囊》里薛湘灵的万种风情。
一、氍毹初照:从胡同到戏台
姚琳的戏曲启蒙在宣南文化馆的周末剧场。十岁那年,她攥着爷爷给的旧戏票溜进后台,正撞见程派青衣在镜前勾画柳叶眉。金丝戏服的褶皱里抖落的胭脂香,混着后台的茉莉花茶味,在那个蝉鸣聒噪的午后,酿成了她与戏曲的初见。
中国戏曲学院练功房的木地板记得她每个清晨。倒立时滴落的汗水在檀木上洇出深色印记,跷功训练时脚背肿得穿不进绣鞋。2008年参加青京赛前三个月,她硬是把《春闺梦》里那段二六板唱哑了嗓子,却意外悟到了程派声断气连的真谛。
二、粉墨春秋:角色里的千面人生
在《白蛇传》的断桥畔,姚琳的水袖能甩出三尺愁怨。当许仙的油纸伞掠过雷峰塔影,她一个鹞子翻身,素白裙裾绽成雨中白莲。戏迷们说,看她的白素贞,能瞧见西湖水纹在眼波里荡漾。
《梅妃》里的惊鸿舞最见功夫。去年重阳节演出,姚琳在旋转时珍珠头面突然散落,她顺势将错就错,以云手接住垂落的流苏,即兴编了段新身段。后来这段飞珠惊鸿成了戏迷票友竞相模仿的经典。
三、守正出新:传统中的现代注解
姚琳的抖音账号有二十万粉丝,最新一条视频是她穿着练功服演示卧鱼技巧。背景音里地铁呼啸而过,她却能在水泥地上旋出朵牡丹。评论区常有年轻人问:这样下腰不会骨折吗?她回个笑脸:这叫童子功,二十年前就该练啦。
去年与电子音乐人合作的《数字牡丹亭》,姚琳用全息投影技术让杜丽娘游园在现代楼宇间。首演谢幕时,老戏迷握着她的手直叹:你这丫头,把老祖宗的东西玩出花儿来了。眼角的泪光却泄露了真心。
夜幕降临时,姚琳常独自留在排练厅。镜前卸妆的手势依旧带着台上韵味,收音机里梅派唱腔与胡同外的车流声交织。这个生于1990年的北京姑娘,正用属于这个时代的方式,在六百年京剧长卷上续写着自己的章节。戏台顶灯熄灭前,总能看见她对着虚空比划新的身段,月光从格窗漏进来,给未卸净的胭脂镀了层清辉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