梨园寻踪:李红宾的半世戏梦
梨园寻踪:李红宾的半世戏梦
北京前门大街的晨雾里,总会传来几声清亮的吊嗓声。循着声音拐进东草厂胡同,就能看见一位身着靛蓝练功服的老者,正对着斑驳的砖墙练习云手。他就是梨园行里人称活关公的李红宾,六十年如一日守着这份戏曲痴心。
1958年的寒冬腊月,刚满十岁的李红宾在广和楼后台扒着幕帘偷看《长坂坡》。父亲是戏院茶房,常把儿子揣在棉袄里带进场子。那天散戏后,小脸冻得通红的李红宾突然拽住京剧名家厉慧良的衣角:您收我当徒弟吧!这个莽撞的请求,竟成了他梨园人生的开端。
在厉派门下学艺的岁月,李红宾尝尽了戏班规矩的苦楚。每天寅时初刻就要到陶然亭喊嗓,三九寒天里双手浸在冰水中练指法。有次排演《古城会》时,他因错了个翻身动作,被师父罚顶着水碗走圆场二十圈。正是这般严苛训练,让他在十七岁登台时,把关羽的拖刀计耍得寒光四射,满堂叫好声震落了戏台梁上的积灰。
改革开放后的戏曲寒冬里,李红宾的选择令人费解。当同行纷纷改行下海时,他带着戏班走遍了京郊村落。在昌平农家院的晒谷场上,他们用门板搭戏台,借马灯当追光。最艰难时,八个人分吃两个烤白薯。但正是这些草台班子的历练,让李红宾的关公戏淬炼出独特的烟火气,既有庙堂威仪,又透着市井豪情。
如今七十五岁的李红宾,仍保持着清晨五点练功的习惯。他在东四胡同深处的小院里收了十几个徒弟,院中那株老梨树年年花开胜雪。有次排演《单刀会》,老人示范关羽的拖刀亮相时,忽然一阵穿堂风过,竟将满地梨花卷作漫天飞雪。在场弟子都说,那一刻仿佛看见关圣帝君真的显了灵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