寻访京城梨园新韵: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探秘

寻访京城梨园新韵: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探秘

北京城南的护城河畔,垂柳掩映着一处朱门黛瓦的院落。推开铜钉红漆大门,悠扬的胡琴声伴着清亮的唱腔穿透百年时光——这里就是被誉为戏曲人才摇篮的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。学院所在的丰台区马家堡东里8号,恰似镶嵌在京城文化版图上的一颗明珠。

从地铁4号线马家堡站B口出来,沿着戏曲文化主题墙步行百余米,便能看到飞檐翘角的校门。这里曾是清代徽班进京的重要落脚点,如今周边分布着湖广会馆、正乙祠等百年古戏楼,与北京京剧院、中国戏曲学院形成梨园文化金三角。每天清晨,学子们穿过开满凌霄花的老胡同去练功,石板路上飘着京胡与月琴的晨曲。

校园虽处闹市却独得幽静,三进四合院格局完整保留着传统戏班建制。大练功房的落地镜映着学生们的水袖翻飞,仿古戏台每周都有教学汇报演出。最妙的是北校区与万芳亭公园仅一墙之隔,老艺术家们常在亭中指导学生吊嗓,柳荫下的石桌石凳见证着师徒口传心授的传承。

这个地理位置带来的不仅是文化滋养,更有鲜活的艺术实践。步行15分钟可达的国家大剧院,常年有学生参与剧目排演;往东两站地的天桥艺术中心,每逢周末便成为学生观摩名家演出的第二课堂。附近的南城老字号茶楼里,常能遇见师生与票友切磋唱腔,八仙桌旁飘着茉莉香片与西皮流水的交响。

当暮色染红校门口的琉璃瓦,练完晚功的学生三三两两走向马家堡路美食街。褡裢火烧的香气混着冰糖葫芦的叫卖,市井烟火中跃动着年轻的脸庞。这座藏在胡同深处的艺术学府,正以最地道的北京方式,续写着戏曲传承的新篇章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