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:扎根丰台,传承戏曲文化之光

**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:扎根丰台,传承戏曲文化之光**

在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南城腹地,坐落着一所承载着戏曲艺术传承使命的学府——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。对于关注戏曲教育的人而言,这所学院的名字并不陌生,但许多人第一次接触时,总会被一个问题吸引:**这所培养出众多戏曲名家的学院,究竟位于北京的哪个区?**

一、坐标丰台:南城文化地标

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的主校区位于**丰台区马家堡东里8号**,地处南三环与南四环之间。这里并非传统认知中的“戏曲文化核心区”,却因学院的扎根,逐渐成为南城文化版图的重要拼图。学院周边交通便利,地铁4号线“马家堡”站步行可达,与首都戏曲院团聚集的西城、东城形成“南北呼应”之势。

选择丰台作为办学地点,背后有着深层的考量。随着北京城市功能调整,丰台区近年来着力打造文化教育新高地。学院所在的马家堡片区,既有市井生活的烟火气,又毗邻中国戏曲学院、北京舞蹈学院等艺术院校,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教育生态圈。

二、六十年传承:从戏校到高职

这所学院的历史可追溯至1952年成立的北京市戏曲学校。梅兰芳、郝寿臣、马连良等大师曾在此执教,奠定了“口传心授”的梨园传统。2012年升格为高等职业学院后,校园内仍保留着古色古香的京剧练功房,朱漆廊柱间时常传来吊嗓子的悠长唱腔,与现代化教学楼形成时空对话。

如今,学院设有京剧系、地方戏曲系、舞蹈系等多个院系,其中“非遗传承人研修班”独具特色。在丰台区政府支持下,学院与北京京剧院、北方昆曲剧院共建实训基地,学生能在长安大戏院、吉祥戏院等舞台实践,这种“校团合一”的模式让课堂与舞台无缝衔接。

三、特色教学:传统与现代的交融

漫步校园,会发现这里的教学充满“反差感”:白发苍苍的京剧老教师手把手纠正学生身段,隔壁教室里的00后却正在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戏曲舞台。学院近年推出的“戏曲新媒体传播”专业,正是将水袖功与短视频创作相结合,让《贵妃醉酒》的唱段通过抖音走进年轻人视野。

这种创新并未脱离根基。在丰台区文化馆的支持下,学院师生定期在万芳亭公园举办“戏曲快闪”,梆子声腔与广场舞音乐奇妙共存。2023年,师生改编的沉浸式京剧《城南旧事》在马家堡社区连演15场,用传统程式演绎老北京故事,成为丰台文化惠民工程的亮点。

四、社区共生:戏曲教育的温度

不同于封闭的象牙塔,这所学院深度融入丰台社区生态。每周三的“戏曲体验日”,周边居民可免费参与京剧化妆体验;少儿京剧班的小学员跟着大学生“师父”学走台步;食堂大师傅都能聊两句《定军山》的戏词……这种“学院即戏园”的氛围,让戏曲教育走出围墙,真正活在市井生活中。

丰台区教委相关负责人曾评价:“北戏就像一颗文化种子,在丰台扎根发芽,让传统艺术长出现代枝叶。”从地铁站里学生演出的京剧海报,到社区活动中心的戏曲工作坊,学院的存在让丰台的文化肌理愈发鲜活。

结语

当人们谈论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时,“丰台区”不再只是地理标识,更成为观察传统艺术现代转型的窗口。在这里,六百年的皮黄声腔与二十一世纪的城市脉动同频共振,书写着戏曲教育的新篇章。下次经过马家堡,不妨循着胡琴声去校园转一转,或许能遇见下一个戏曲新星正对着练功房的镜子,扬起水袖,目光如炬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