寻访梨园新苗圃: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扎根何处?
寻访梨园新苗圃: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扎根何处?
在京城西南隅,一座灰墙黛瓦的校园掩映在蓊郁绿荫间。清晨七时,悠扬的胡琴声穿透薄雾,与永定河畔的晨风应和,这便是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日常的序曲。这座承载着600年戏曲文脉的学府,正悄然在丰台区绽放着传统艺术的当代风华。
一、梨园新枝栖丰台
沿着南四环西路前行,行至马家堡东路与嘉园路交汇处,朱漆大门上的鎏金匾额在阳光下熠熠生辉。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自2012年迁入现址,便在丰台这片沃土深深扎根。校门前的公交站牌上,戏曲学院四个字赫然在列,成为区域文化地标。
校园占地120亩的建筑群中,仿古戏楼与现代练功房相映成趣。主教学楼采用传统歇山顶设计,飞檐下的铜铃随风轻响,与三公里外的大红门古戏台遥相呼应。每到周末,总能看到白发老者驻足校门前,透过雕花窗棂聆听年轻学子的唱腔。
二、沃土滋养艺术花
丰台区自古便是戏曲文化重镇,明清时期的草桥地区曾有戏班窝子之称。如今在学院周边,中国戏曲文化周永久会址、北京园博园中的锦绣谷剧场,构建起传统艺术传承的生态圈。每月首个周六,学院的实验剧场向公众开放,票友们乘着地铁10号线、19号线纷至沓来。
学院与区域内40余所中小学共建戏曲进校园项目,在丰台少年宫开设的京剧启蒙班,已培养出百余名小梅花奖得主。每逢寒暑假,师生们总会带着行头走进王佐镇的乡间戏台,让程式化的身段在田野间焕发新生机。
三、古韵今声共交响
在丰台科技园鳞次栉比的高楼间,这座艺术殿堂显得尤为特别。排演厅里,00后学生们正在尝试将全息投影技术融入《牡丹亭》的舞台设计;录音棚中,京剧唱段与电子音乐的跨界实验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。
每年毕业季,学院西侧的万芳亭公园便成为天然展演场。青衣的水袖掠过海棠花影,武生的靠旗搅动柳浪闻莺,引得晨练的居民驻足叫好。这种传统与现代的交融,恰似丰台区既有金中都遗址的沧桑,又具丽泽商务区的繁华,在时光流转中书写着新的文化篇章。
当暮色笼罩校园,最后一班665路公交车驶过校门,练功房的灯光依然明亮。在这片兼具古都底蕴与时代活力的土地上,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正如一株绽放的玉兰,将中华戏曲的芬芳送往更远的地方。而丰台区,这个曾经默默守护梨园薪火的文化厚土,正因这些年轻艺术家的存在,续写着新的传奇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