姹紫嫣红梨园春——北京戏曲中的花样百出
姹紫嫣红梨园春——北京戏曲中的花样百出
春日的京城,护城河畔的垂柳刚抽新芽,长安大戏院门前的海棠已悄然绽放。这座六朝古都的戏台之上,比春色更绚烂的,是流转了数百年的戏曲百花园。当锣鼓点响起,那些绣着牡丹的蟒袍、勾着桃瓣的俊脸、唱着梅韵的唱腔次第登场,恰似一幅流动的《百花图卷》。
一、国色天香绽京华
前门外鲜鱼口的广和楼里,程砚秋的水袖正卷起满台春风。这位京剧大师独创的程派唱腔,恰似寒梅吐蕊,幽香沁人。他演绎的《锁麟囊》中,绣楼千金薛湘灵那件缀满牡丹的嫁衣,随着身段流转绽放万千风华。而梅兰芳在《贵妃醉酒》里手持的描金牡丹扇,每次开合都暗合着杨玉环跌宕的命运。
京绣匠人至今记得,给马连良绣制《赵氏孤儿》戏服时,要在黑缎蟒袍上缀八百朵暗纹梅花。这些用真金线勾勒的寒梅,在舞台上随身形摆动时若隐若现,恰似忠良风骨藏而不露。当年谭鑫培在颐和园德和园戏楼唱《定军山》,盔头上颤巍巍的绒球菊花,随着老黄忠的唱念做打抖出满台英气。
二、燕赵芳菲别样红
正阳门外的天桥茶馆里,新凤霞的评剧《花为媒》正唱到报花名。她饰演的张五可手持团扇,将十二月花令化作绕梁清音。当唱至芍药花开赛牡丹时,眼波流转间尽是少女的娇俏。这出戏的戏服讲究四季花:春桃、夏荷、秋菊、冬梅,随着剧情在衣襟裙裾间次第绽放。
河北梆子《宝莲灯》中,三圣母的凤冠上永远颤动着九朵金丝芙蓉。这源自清宫造办处的绝技,用0.2毫米的金丝编成花瓣,每演至劈山救母高潮,金芙蓉便与演员的翎子功共舞。而昆曲《牡丹亭》里杜丽娘的游园惊梦,那支点睛的绢制牡丹,需经过染、烫、粘等十二道工序,才能在姹紫嫣红的唱词中翩然绽放。
三、百花深处有新枝
什刹海畔的恭王府戏楼,新生代演员正在排演实验京剧《百花亭》。导演将传统刺绣与3D投影结合,让杨贵妃的霓裳羽衣真正活了起来——随着海岛冰轮初转腾的唱段,衣上牡丹竟在舞台上投影出绽放的轨迹。这种创新让00后观众直呼:原来戏曲可以这么潮!
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里,00后学员们正在跟非遗传承人学习点翠技艺。他们用环保材料替代传统翠羽,在《天女散花》的戏帽上制作出更轻盈的缠枝莲花。在798艺术区的跨界演出中,河北梆子演员与电子音乐人合作,将《大登殿》里的花腔与电子音效融合,让古老的花音绽放出赛博朋克的光彩。
长安街的华灯初上时,国家大剧院的穹顶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。剧场内,京剧《大唐贵妃》正在上演,梅葆玖的弟子们身着改良旗袍,衣摆处的玉兰花随着新编梨花颂款款摆动。这些绽放在新时代的戏曲之花,既带着传统的芬芳,又吐露着创新的清韵,恰似永定河畔的二月兰,岁岁年年,常开常新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