寻访京韵:藏在胡同深处的戏曲博物馆

寻访京韵:藏在胡同深处的戏曲博物馆

在东城区的胡同深处,沿着青砖灰瓦的街巷漫步,忽然听见远处传来咿咿呀呀的胡琴声。顺着悠扬的曲调拐进培英胡同,灰墙上北京戏曲展览馆几个朱漆大字赫然入目,门前两棵老槐树撑起浓荫,仿佛在诉说百年梨园往事。

这座由清代古建改造的展馆,坐落在虎坊桥西南侧,正对着百年老字号晋阳饭庄的飞檐翘角。乘地铁7号线至虎坊桥站C口出,迎面就能看见展馆门口立着的京剧脸谱石雕,顺着永安路西行百米,拐入胡同即达。若是搭乘公交,14路、70路在虎坊桥路口南站下车最为便利。

展馆前身是始建于1880年的湖广会馆戏楼,门前的拴马石至今保留着深浅不一的绳痕。推开朱漆斑驳的院门,三重院落层层递进,正殿的藻井彩绘虽已褪色,仍能窥见当年徽班进京的盛况。西厢房陈列着程砚秋穿过的鱼鳞甲、梅兰芳题字的戏折,东耳房则展陈着民国时期的戏单和手绘脸谱。

观展后若有余兴,不妨步行十分钟至纪晓岚故居,在紫藤架下品盏茉莉香片。或沿南新华街北行,琉璃厂古文化街的旧书肆里,说不准能淘到泛黄的《京剧丛刊》。傍晚时分,晋阳饭庄的刀削面配一碟酱肘子,就着隔壁戏楼飘来的西皮二黄,才是地道的老北京滋味。

这个藏在市井深处的文化秘境,每年立春后梨树开花时最美。老票友们常聚在院中石桌旁,听着录音机里的《四郎探母》,手指在膝头轻轻打着拍子。当夕阳为戏台镀上金边,恍惚间似见名角们踩着厚底靴,在光影中重现着属于京剧的黄金时代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