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城梨园有约推开这扇门遇见最地道的京腔京韵
【京城梨园有约】推开这扇门遇见最地道的京腔京韵
(推开雕花木门的吱呀声)您听,前门大栅栏的戏楼刚亮起灯笼,鼓师正调着八角鼓的弦儿。我是您的老街坊小梨子,今儿个带您逛逛咱们北京戏曲之家的后台。
咱这公众号可藏着京城梨园三百年的魂儿。上礼拜二,80岁的王老爷子在留言区聊起他爷爷给谭鑫培递茶巾的旧事,转眼就和票友群里的00后大学生约着去湖广会馆吊嗓子。您瞧,檀板一响,哪有什么代沟?
每周五晚上八点,咱的名家戏台准时开锣。上周请来北京京剧院的梅派青衣,边勾脸谱边讲《贵妃醉酒》的眼波流转。弹幕里上海戏迷直呼:这才是杨玉环本环!您要是错过直播也别急,后台回复戏码就能看回放。
每月初七,咱们在恭王府海棠院办线下雅集。上回活动,清华美院的学生用VR复原了程砚秋的水袖功,老票友们戴上设备直拍大腿:这可比我们年轻时在广和楼看得真亮!记得星标公众号,开票提醒绝不漏接。
胡同深处藏着太多宝贝:南城刘奶奶的绒花头面手艺,簋街小馆老板私藏的民国戏单,咱们都给您挖出来做成胡同戏话专栏。昨儿刚发的《鲜鱼口戏园子烟画考》,阅读量破万后被国家戏曲博物馆转发啦!
关注就送电子版《京城戏园地图》,八大胡同的老戏楼、新晋网红戏曲咖啡馆一网打尽。回复入群加入票友会,每月前三名能跟着我们探班国家大剧院后台哟!
(后台传来胡琴试音声)得嘞,角儿要上场了。长按二维码,咱紫禁城根儿下接着说戏——
(配图:宫灯摇曳的戏楼廊檐下,青石板映着票友们拖长的身影)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