寻访京城戏曲华裳这些老字号戏服工坊,藏着角儿们的体面

【寻访京城戏曲华裳】这些老字号戏服工坊,藏着角儿们的体面

(正文)

推开大栅栏斑驳的木门,老裁缝张师傅正伏案剪裁一件蟒袍的金线团纹。案头的玻璃罐里泡着靛青、朱砂等天然染料,墙上挂着各色戏曲头面,空气里飘着老织锦特有的樟木香——这里是京城戏曲行当公认的戏服圣地。

在梨园之乡北京,要订制正宗的戏曲行头,内行人都会直奔这几家传承百年的老字号:

**1.瑞蚨祥戏装厂(琉璃厂东街)**

这座挂着前店后厂木匾的老宅,曾为梅兰芳改制过《贵妃醉酒》的凤冠。第三代传人李师傅坚持用八大晕传统染色法,光一件旦角帔肩就要染制七天。他们家的点翠头面尤其讲究,用翠鸟羽毛与银胎掐丝,在灯光下能泛出孔雀翎般的光泽。

**2.同升和戏曲服饰(南锣鼓巷胡同)**

藏在四合院里的定制工坊,以改良戏曲常服闻名。擅长将云锦与香云纱结合,推出的轻便戏装特别受年轻票友追捧。老板王姐会拉着客人量三十六个部位的尺寸,连手指关节的弯折度都要记录。

**3.荣宝斋戏衣坊(前门大街)**

京剧院的御用供货商,库房里存着三百多种传统纹样底稿。这里还能找到正宗的宫衣做法——用真金线在杭罗上盘出二龙戏珠,里衬要絮七层江南薄棉,走动时衣袂生风却不觉沉重。

订制戏服讲究三看:一看师傅是否懂戏,知道武生的箭衣要留多少抬臂余量;二看针脚是否藏线,翻过衣襟看不见线头才算功夫;三看盘扣是否活络,名角儿的甩袖全凭这寸许之间的机关。

现在有些新派工作室用数码印花替代手绣,但老戏迷们始终认定:那带着体温的手工针脚,才是角儿在台上压得住场的底气。下次路过这些藏在胡同深处的工坊,不妨驻足听听那哒哒作响的老缝纫机声——那里缝进的,何止是一件戏衣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