测测你的戏曲功底:这些“硬门槛”你能过几关?
**测测你的戏曲功底:这些“硬门槛”你能过几关?**
戏曲是门讲究“童子功”的手艺,看似简单的唱腔身段,没几年苦功夫可拿不下来。您要是常听老戏迷咂摸“这嗓子亮堂”“那身段有范儿”,不妨跟着我们自测一番——甭管您是公园里吊嗓子的票友,还是KTV里的“戏曲担当”,这几道关卡一试便知底细!
---
**第一关:气息稳不稳?**
拿张薄纸巾贴墙上,站直身子唱《四郎探母》里“站立宫门叫小番”那句嘎调。要是唱到“番”字时纸巾纹丝不动,恭喜您这丹田气够瓷实!但凡纸巾打着旋儿往下飘,可得每天早起练“闻花香”(深吸气)和“吹蜡烛”(慢吐气)了。
**加分项**:能边唱《游园惊梦》的昆腔水磨调,边做平板支撑超过30秒。
---
**第二关:咬字碎不碎?**
“粉红墙上画凤凰,凤凰画在粉红墙”这绕口令,用戏台上的韵白念三遍。要是舌头打结把“凤凰”念成“分黄”,赶紧对着镜子练“喷口”——老生常说的“字头咬狠,字腹拉满,字尾收圆”,说的就是这股子字正腔圆的劲头。
**行家暗号**:能清晰区分京剧尖团字(比如“酒”读ziǔ,“九”读jiǔ),您八成是进过科班的老把式!
---
**第三关:身段活不活?**
打开手机录像,原地来段《天女散花》的绸子功。但凡发现手腕僵得像握锄头、转身时绸子缠成麻花,可别急着怪道具——真正的角儿拿条毛巾都能舞出“行云流水”。晚上追剧时不妨在沙发上练云手,哪天手指尖儿带着风了,这身段才算入了门。
**内行门槛**:穿厚底靴走圆场,三步之内裙角不晃、头顶茶碗不洒,这才是真功夫!
---
**第四关:耳朵灵不灵?**
放段梅派《贵妃醉酒》和二胡《夜深沉》的混剪,能立刻听出西皮二黄与曲牌衔接处的“气口”,说明您耳朵够毒。要是还能跟着河南梆子的快板打花舌,评弹的琵琶过门里能垫两句苏州话——您这“耳功”怕不是打小在戏园子里泡出来的!
---
**彩蛋关:戏瘾大不大?**
看见广场上跳广场舞的大妈,第一反应是琢磨“这扇子功比程派差着火候”;听外卖小哥按门铃,总觉得该回句韵白“来——了——”;甚至给孩子取名都带着“素贞”“桂英”…恭喜您,这是病入膏肓的“戏癌”晚期,没救了!
---
**自测结果**
过三关:够格在票友大赛露脸
过四关:专业院团在编水平
全通关:建议速速联系非遗传承人!
下次亲友聚会别光拼酒量,拎出这几招,保管让您成全场“角儿”。要是测试完心里发虚也别慌,胡同口王大爷说了:“冬练三九,夏练三伏,戏是苦虫,非练不成!”(文末悄悄说:测不过关的,后台私信小编领《戏曲入门30讲》电子秘籍~)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