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香氤氲处好戏正开场

茶香氤氲处好戏正开场

江南茶坊的午后,老茶客们总爱将青瓷盖碗往竹案上轻轻一叩,伴着三弦的悠长尾音,慢悠悠续上一盏碧螺春。这场景里藏着中国人最风雅的秘密——茶与戏,本就是一脉相承的慢功夫。

一、曲水流觞处自有天地宽

老北京人讲究听戏要听腔,喝茶要喝香,八大胡同的戏楼里,茶博士提着长嘴铜壶穿梭于八仙桌间,茶香与《四郎探母》的西皮二黄缠绕升腾。昆曲的水磨调最宜佐茶,六百年前的文人把袅晴丝吹来闲庭院的婉转,就着雨前龙井的鲜爽细细品咂。苏州评弹的弦索叮咚,倒像是给洞庭碧螺春配了段江南小令。

川渝茶馆里的竹椅板凳别有韵味,盖碗茶碰出脆响时,变脸绝活正到精彩处。紫铜长嘴壶划出金色弧线,滚水冲开蒙顶黄芽的瞬间,金钱板敲着《巴山秀才》的戏文,苦丁茶的涩味里竟品出几分辛辣诙谐。

二、茶戏相生处妙趣自天成

武夷岩茶的岩骨花香,天生就该配南音的古朴苍劲。当茶艺师行云流水般点出关公巡城,泉州南音《陈三五娘》的琵琶声里,仿佛能看见九龙窠的云雾在茶汤中流转。潮汕工夫茶的二十一式,与潮剧《荔镜记》的唱做念打竟暗合节拍,凤凰单丛的蜜韵随着翎子功的翻飞愈发清透。

祁门红茶的琥珀汤色里,黄梅戏《天仙配》的七仙女正踏云而来。安徽人泡茶讲究高冲低斟,恰似严凤英唱腔里的百转千回。一泡祁红从浓艳喝到甘淡,戏文也从欢快转到凄婉,茶味与戏韵在时光里慢慢交融。

三、且停杯中茶细听戏中意

老茶客常说茶吃后来酽,好戏也需静心品。越剧《梁祝》的吴侬软语,配安吉白茶最是相宜。当十八相送的唱词伴着玻璃杯中舒展的翠叶,恍惚间分不清是茶汤清冽还是唱腔纯净。陕西茯砖的醇厚遇上秦腔《三滴血》的慷慨,粗陶茶碗里翻腾着八百里秦川的苍茫。

茶博士拎着锡壶添水时,常笑说茶七饭八酒满盅。其实听戏何尝不是这样?程派青衣的《锁麟囊》要留三分回味,就像武夷水仙的第二泡最是醇厚。当茶烟渐散,戏韵犹存,方知这方寸茶席间,自有大千世界。

暮色染红窗棂时,茶客们仍不愿散去。他们知道,在这快意江湖里,能守住一盏茶的时光听段好戏,便是最奢侈的享受。茶坊楹联上墨迹未干:煮沸三江水,同饮五岳茶,横批却该补上四个字——且听戏文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