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陵职高戏曲班:让传统艺术在校园里活起来
【茶陵职高戏曲班:让传统艺术在校园里活起来】
在茶陵县职业中专的练功房里,总能听到咿咿呀呀的吊嗓声。十七岁的李小雨刚结束云手练习,额头还挂着汗珠。这个来自严塘镇的农村姑娘,两年前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能站在县文化馆的舞台上表演《刘海砍樵》。以前觉得戏曲是爷爷奶奶听的,现在自己会唱了才发现有多美。她笑着说。
作为湘中地区唯一开设全日制戏曲专业的中职学校,茶陵职高的戏曲班藏着不少独门秘籍。清晨六点的形体课是雷打不动的传统,学生们在晨光中练习踢腿、走圆场,把青石地板踩得咚咚作响。班主任张老师是省湘剧院退休的老演员,总爱念叨:台步要走得稳,就像咱们茶陵人做事一样踏踏实实。
课程设置透着巧思:除了唱腔、身段这些基本功,还有茶陵特色的采茶调改编课。去年校庆,学生们把传统剧目《打铜锣》里的对白改成本地方言,逗得台下观众前仰后合。更特别的是每周三的老艺人进课堂,70多岁的花鼓戏传承人陈老伯手把手教学生耍扇子,道具库里还收着几把他年轻时用过的油纸伞。
实训机会多得让其他专业眼红。学校与县剧团深度合作,学生从高二开始就能参与下乡演出。去年冬天在火田镇巡演时,村民搬着长凳把晒谷坪围得水泄不通的场景,让参演学生至今难忘。看到台下老戏迷跟着打拍子,才明白我们传承的是什么。男生王浩边说边比划起刚学的矮子步。
这个藏在山城里的戏曲班,近三年已向省艺校输送了12名苗子,更有毕业生在短视频平台收获上万粉丝,用新方式传播老艺术。正如教学楼前那副对联写的:檀板且敲新岁月,霓裳重振旧风流。在这里,戏曲不是博物馆里的古董,而是年轻人指尖跃动的青春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