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在胡同里的京韵摇篮:探秘北京幼儿戏曲学校
藏在胡同里的京韵摇篮:探秘北京幼儿戏曲学校
推开朱漆斑驳的木门,一串清亮的童音念白穿过影壁,夹杂着咚咚的板鼓声飘入院落。这不是某个梨园世家的私塾,而是藏在西城区棉花胡同的北京市幼儿戏曲学校——一所有着三十余年历史的戏曲启蒙殿堂。
**坐标京城文脉之地**学校所在的棉花胡同与护国寺街仅一墙之隔,北邻梅兰芳纪念馆,南望恭王府花园。每天清晨,穿着练功服的孩子们穿过种满国槐的胡同,书包里装着水袖和厚底靴,在青砖灰瓦间留下串串欢快的脚步。乘坐地铁4号线平安里站B口出站,沿着护国寺街西行约500米,看见红底金字的校牌便到了。
**四合院里的戏曲课堂**这座三进四合院本身就是活教材。垂花门两侧的砖雕牡丹暗合花开富贵的戏文,回廊立柱上斑驳的戏画依稀可见《贵妃醉酒》的轮廓。五岁的小学员在这里学唱《卖水》时,老师会特意带他们触摸窗棂上的冰梅纹:看这些花纹像不像雪花?梅香就是在这样的冬天去井边打水的呀。
**胡同深处的艺术传承**每周三下午,附近的居民总能听见院里传来特别的动静——那是小学员们在排演《三岔口》。没有华丽的灯光布景,孩子们在紫藤架下腾挪翻转,老槐树的影子就是天然的追光。教导主任李老师说:我们特意保留胡同教学环境,就是要让孩子们在传统空间里感受戏曲的呼吸。
沿着校门口的胡同向东步行十分钟,就是京城有名的戏曲道具店。常有家长带着刚下课的孩童去选木刀绸扇,店铺王老板打趣道:这些娃娃挑马鞭的架势,比老票友还讲究。或许在不远的将来,这些胡同里长大的孩子中,就会走出新一代的戏曲名角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