梨园新蕊绽京华——记青年戏曲演员李婷婷
梨园新蕊绽京华——记青年戏曲演员李婷婷
正乙祠戏楼后台,李婷婷正对镜勾画着虞姬的眉眼。油彩触及肌肤的刹那,戏服广袖无风自动,这个生于1995年的北京姑娘仿佛穿越千年,化作垓下月夜中那个决绝的身影。从中国戏曲学院走出的第十个年头,这位北京京剧院最年轻的梅派青衣,正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传统戏曲的星空中绽放异彩。
一、胡同深处梨园梦
东四九条胡同里,五岁的李婷婷趴在窗台上,听着隔壁院墙飘来的《贵妃醉酒》,稚嫩的手指在玻璃上勾画着想象中的凤冠霞帔。身为小学音乐教师的母亲,总爱带着她穿梭于长安大戏院与湖广会馆之间。那些被岁月浸染的雕梁画栋间,程砚秋的程腔幽咽、梅葆玖的雍容气度,在孩童心中悄然埋下种子。
戏曲附中的七年光阴,李婷婷在晨功晚课中打磨出真功夫。寒冬腊月里,她裹着军大衣在未名湖畔喊嗓,呼出的白气与湖面晨雾交融;盛夏练功房内,跷功训练让绣鞋浸透汗水。2013年以专业课第一考入中国戏曲学院时,她已能将《霸王别姬》的剑舞耍得行云流水。
二、守正创新见真章
2018年参加CCTV空中剧院青年演员擂台赛,李婷婷选择挑战《太真外传》中霓裳羽衣一折。在保留梅派典雅唱腔的同时,她与编曲团队大胆融入电子乐元素,用现代音效模拟出仙乐缥缈的意境。这段被戏迷称为赛博霓裳的表演,在社交媒体获得百万点击,让年轻观众惊呼原来京剧可以这么潮。
在复排《洛神赋》时,她遍访故宫博物院专家,从《洛神赋图》中提炼出水袖动作。当舞台上32米长的素白水袖如银河倾泻,配合多媒体投影营造的洛水烟波,曹植与宓妃的凄美传说被演绎得如梦似幻。这种文物活化的创作理念,使该剧斩获中国戏剧节创新大奖。
三、薪火相传润无声
每周三下午,李婷婷总会出现在史家小学的戏曲社团。孩子们举着比自己还高的青龙刀,她蹲下身手把手纠正动作:关公握刀要像握毛笔,这叫文武相通。在她推动下,北京已有7所中小学开设婷婷戏曲课堂,近千名孩子学会了《定军山》《卖水》等经典唱段。
2022年冬,她发起胡同里的戏台公益项目,带着团队在四合院里搭起流动舞台。当《锁麟囊》的唱腔飘过灰墙黛瓦,老街坊们端着搪瓷缸子围坐石榴树下,票友们说这场景比在剧院里更有滋味。这种回归市井的演出形式,让百年戏韵在京城胡同重焕生机。
从长安大戏院的鎏金舞台到胡同深处的青石台阶,李婷婷始终坚信:戏曲不是博物馆里的古董,而是流动的活水。这个执着于让传统活在当下的85后演员,正以青春之笔续写着梨园传奇。当大幕再次拉开,她眼波流转处,依稀可见梅兰芳大师那句移步不换形的艺术真谛,在新时代绽放出别样光华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