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腔晋韵唱经典:那些传唱百年的晋剧名段

晋腔晋韵唱经典:那些传唱百年的晋剧名段

晋中平原的戏台上,一声嘹亮的梆子腔划破晨雾,老戏迷们早早占好了座儿,等着听那百听不厌的经典唱段。晋剧作为梆子腔的活化石,四百年来在晋商故里孕育出无数动人心魄的戏文,这些流淌着黄河血脉的旋律,至今仍在三晋大地生生不息。

一、宫廷戏里的烟火气

《打金枝》里醉打金枝的经典场面总能引发满堂彩。驸马郭暧借着酒劲说出你父不过是唐天子,我父也是郭子仪,这看似大逆不道的台词,实则道出了民间对皇权的微妙态度。须生与青衣在劝宫一折中的对唱堪称绝妙,程玉英独创的咳咳腔在头戴翡翠压鬓齐的唱段里百转千回,将皇后既心疼女儿又要维护皇家尊严的复杂心绪演绎得淋漓尽致。

在《算粮登殿》中,王宝钏十八年寒窑苦守的忠贞化作一句老爹爹莫要心太偏,青衣演员甩着三寸水袖,踩着细碎的台步,把相府千金的傲骨与痴情娓娓道来。这出戏每逢正月上演,暗合着山西人算年账的习俗,戏里戏外都是人间烟火。

二、忠孝戏中的家国情

《金水桥》里银屏公主绑子上殿的桥段最见演员功力。当秦英失手打死国丈,公主既要护犊情深又要顾全大局,一段秦驸马休得要性情急的唱词,青衣以真假声转换演绎出母亲的心如刀绞。老生扮演的唐王时而威严时而慈爱,君臣父女的三重身份在戏中交织,把皇家伦理演绎得入木三分。

《空城计》在晋剧舞台上演出了独特的韵味。当须生诸葛亮摇着羽扇唱出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,晋剧特有的十三咳唱法让这段脍炙人口的唱段平添几分苍凉。琴师手中的呼胡拉出悠长的过门,恰似黄河水在黄土高原上九曲回肠。

三、伦理戏里的人性光

《芦花》这出家庭伦理剧最能触动山西人的心弦。后母李氏给继子衣中絮芦花的细节,被演员用颤抖的水袖和踉跄的台步外化为具象表演。当闵德仁发现真相后那段好一似滚油浇心怀的唱段,须生演员额角的青筋与眼角的泪光,将传统孝道演绎得催人泪下。

《教子》中三娘断机的经典场面,老旦演员手持戒尺的每个身段都是教科书级别的存在。小奴才不读书把娘气坏的唱词配合着晋中方言特有的咬字,把严母教子的传统美德化作铿锵的梆子声,声声敲在观众心坎上。

夜幕降临,戏台上的汽灯次第亮起。老琴师调试着枣木梆子的音调,后台传来勾脸的笔触声。这些传唱百年的晋剧选段,就像汾河岸边的老槐树,在代代艺人的口传心授中生根发芽。当梆子声再次响起,你会发现,那些忠孝节义、爱恨情仇,早已化作山西人血脉里的文化基因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