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寻访梨园圣地:中国戏曲学院究竟在何处?》
《寻访梨园圣地:中国戏曲学院究竟在何处?》
在北京城南的护城河畔,隐匿着一处传承着六百年戏曲文脉的圣地。沿着万泉寺桥往西,穿过一片老北京胡同群落,忽然映入眼帘的朱红色门楼上,中国戏曲学院六个烫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。这里既是戏曲艺术的最高学府,也是全国戏曲爱好者心中的文化坐标。
学院的选址颇有深意。万泉寺400号所在区域,曾是元代皇家戏班的驻地。据《析津志》记载,元大都时期,此地建有专供宫廷艺人居住的乐府巷。1950年建校时,田汉、梅兰芳等戏曲大师特意选址于此,就是要让当代戏曲教育扎根于传统文脉之中。漫步校园,仍能看到几处元明时期的青砖古墙,与现代化的练功房相映成趣。
对于初次探访者,最便捷的方式是搭乘地铁14号线。当列车驶过丽泽商务区的高楼群,在菜户营站D口出站后,沿着凉水河北岸步行约800米,远远就能望见校园里飞檐翘角的仿古建筑群。若乘公交前往,122路、458路的中国戏曲学院站就设在正门东侧,站台旁竖立着程砚秋先生的半身铜像,仿佛在迎接着八方来客。
校门内的景观令人耳目一新:左侧的千人台露天剧场依地势而建,取天人合一之意;右侧的戏曲服饰博物馆里,陈列着梅兰芳先生用过的点翠头面。最让戏迷惊喜的是每周五下午,实验剧场都会免费开放教学展演,常有白发苍苍的老票友与年轻学生同台切磋技艺。
附近的居民都知道个秘密:每逢深秋,校门前的万泉寺路上,金黄的银杏叶铺就百米长毯。这时总能看到身着练功服的学子们,在落叶纷飞中练习云手、走圆场,成为京城独有的秋日胜景。沿着校园围墙往西走百余步,有家开了三十年的戏缘茶社,老板娘能说全北京最地道的京剧十三辙,不少老教授常在此与学生说戏论道。
近年来,随着戏曲文化热度回升,这座曾经的神秘学府正敞开怀抱。校方在每月首个周末设立公众开放日,参观者不仅能观摩各剧种的教学现场,还能在程派艺术研究中心听到失传已久的锁呐曲牌。去年重阳节,98岁的京剧名家在这里示范卧鱼身段的教学视频,至今仍在戏迷圈广为流传。
当夕阳为练功房的玻璃幕墙镀上金边,悠扬的胡琴声穿过垂花门廊。这座藏在城南的戏曲殿堂,正以它独有的方式,续写着中华传统艺术的当代传奇。下次您若途经万泉寺,不妨循着这穿越时空的旋律,来赴一场梨园之约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