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俊丽的戏曲直播间:一嗓唱尽人间情,方寸舞台见真章

**常俊丽的戏曲直播间:一嗓唱尽人间情,方寸舞台见真章**

在短视频与直播风靡的当下,戏曲这门传统艺术似乎找到了新的土壤。而在一众戏曲主播中,常俊丽的直播间总像一壶温润的老茶,吸引着戏迷们驻足流连。不过,许多人初来乍到时,总会被直播间的名字勾起好奇——**俊丽戏台,茶香伴戏**。乍一看这名字,既带着几分江湖气,又透着家常味儿,和传统戏曲的高大上似乎不太沾边。可当你真正走进这里,才会明白这八个字的深意。

直播间名字的门道:茶香戏韵两相宜

常俊丽给直播间取这个名字,藏着她的小心思。豫剧出身的她深谙戏曲传播的困境:年轻人总觉得戏是端着演的,其实咱们的戏文里都是家长里短、人间烟火。于是她把直播间布置成茶馆模样:老榆木茶桌上永远温着一壶毛尖,身后的屏风是手绘的《穆桂英挂帅》工笔画,连镜头角度都特意调低,仿佛观众就围坐在八仙桌旁。

有次直播《朝阳沟》选段时,正唱到银环挑水的经典桥段,她突然停下二胡,端起茶碗抿了一口:当年我学这出戏,师父说挑水扁担要压出颤劲儿,我愣是挑了三个月井水,现在肩膀还有茧子呢!说着还真撩起水袖给观众看,弹幕瞬间被哈哈哈刷屏。这种茶歇式的互动,让年轻观众发现:原来戏曲人的日常这么鲜活。

不唱独角戏:观众也是角儿

直播间最热闹的要数每周五的点戏擂台。常俊丽会把留言区变成戏迷的点将台:豫剧、曲剧、越调,甚至京剧选段,只要有人点她就敢接。有次00后粉丝点了一段游戏《原神》的改编戏腔,她现场即兴填词,用豫剧调子唱起了璃月港头望归舟,戏迷们直呼次元壁破了。

更绝的是她的方言小课堂。某次唱到《花木兰》谁说女子不如男,突然有陕西观众问:常老师能用关中话唱吗?她张口就来,还顺手教观众用各地方言念戏词。现在直播间里常能听到天南地北的戏迷用家乡话接唱,俨然成了方言戏曲大观园。

戏服下的烟火气:角儿也是普通人

不同于其他主播光鲜的舞台装束,常俊丽常穿着家常布衫出镜。有次直播到一半,她突然起身:稍等啊各位,灶上蒸的槐花窝头该起锅了。镜头真就跟着进了厨房,观众们看着她边搅面糊边聊戏:唱《抬花轿》得端着劲儿,就像这窝头面,揉不够就散......蒸笼揭开时,满屏都在刷看饿了。

这种不避烟火气的真实,反而让戏曲离观众更近了。有戏迷留言:以前觉得名角儿都住在戏台上,现在才知道你们也追剧、养多肉、为辅导孩子作业头疼。常俊丽总笑着回应:戏里演的是人生,戏外过的也是日子嘛。

破圈密码:传统与潮流的化学反应

直播间最出圈的,要数那些不务正业的混搭时刻。去年中秋,她把豫剧《五世请缨》改编成说唱版,梆子声混着电子鼓点,年轻人直呼上头;今年春节更带着全家老小演了出戏曲小品,婆婆唱老旦,女儿演丫鬟,连家里的橘猫都被迫营业当虎形道具。

这些看似离经叛道的尝试,其实藏着她的良苦用心:老祖宗的东西不是摆在博物馆的瓷器,得接上地气才能活。果然,有大学生看完直播后留言:原来《程婴救孤》比漫威英雄还悲壮,我要去剧场看全场!

如今,俊丽戏台已不单是个直播间名字。对老戏迷来说,这是每周必到的戏窝子;对年轻人而言,则是打开戏曲大门的任意门。当常俊丽又端起那盏温茶,镜头里飘起袅袅茶烟时,你会忽然明白:戏曲的传承,或许就藏在这氤氲的茶香与鲜活的唱腔之间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