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常薇抖音戏曲走红背后:传统与流量的碰撞密码

标题:常薇抖音戏曲走红背后:传统与流量的碰撞密码

刷到常薇的抖音时,我正被满屏的变装视频晃得眼花。忽然一段《牡丹亭》的昆腔像清泉般流淌出来,画面里的姑娘甩着三米水袖,在十五秒内完成从卫衣牛仔裤到杜丽娘扮相的转换。评论区有人问:这姑娘的账号到底叫啥?底下三百多条回复都在抢答:薇光戏苑!

这个被戏迷们称为移动戏台的账号,如今坐拥89万粉丝。常薇的创作清单里,《贵妃醉酒》的卧鱼动作搭配地铁换乘的转场,《白蛇传》的水斗场景用特效做成雨中漫舞。最出圈的是她用美妆博主的方式拆解戏曲妆造——当假发套、贴片、油彩在她手里魔术般变成柳梦梅的扮相时,观众才惊觉传统戏曲离当代生活其实只有一臂之遥。

在戏曲直播间里,常薇会突然暂停教学,跟粉丝唠起后台趣事:上次勒头太紧,唱完《锁麟囊》发现眉毛被吊成了八字。这种反差萌让年轻观众发现,戏服之下也是会追剧刷微博的普通人。有次她直播唱《穆桂英挂帅》,中途外卖电话响起,一句放门口就行无缝接回西皮流水,观看人次直接冲上当晚抖音热门榜。

戏曲学者李长安教授评价这种创新:不是把戏台搬到手机里,而是重构了观演关系。当常薇用竖屏镜头放大旦角指尖的兰花,用弹幕互动讲解翎子功的发力技巧,那些曾经端坐在剧院红椅上的艺术,正在短视频时代找到新的生存法则。

最新数据显示,薇光戏苑单条视频最高带动了2.6万用户搜索戏曲相关词条。或许正如常薇在置顶视频里写的:流量不是洪水猛兽,当我们把戏台搭在更多人路过的街头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