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在青果巷里的百年光影:常州戏曲会馆寻踪

藏在青果巷里的百年光影:常州戏曲会馆寻踪

午后三点的阳光斜斜地洒在青石板路上,青果巷的老茶馆里飘来袅袅茶香。转过巷角那座爬满凌霄花的马头墙,忽闻墙内丝竹悠扬,一段婉转的锡剧唱腔穿墙而出——这里便是藏在常州千年古巷深处的戏曲会馆,一座将江南烟雨揉进唱念做打的文化秘境。

一、寻访指南:九曲巷陌觅知音

常州戏曲会馆静驻于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中段,门牌号是青果巷138号。沿着古运河畔的延陵西路行至晋陵中路交叉口,拐入刻着江南名士第一巷的牌坊,踏着青砖黛瓦间的光影前行约200米,右侧那栋飞檐翘角、门头悬挂六角宫灯的建筑便是。门前两尊石狮半隐于爬山虎织就的绿幕中,檐角风铃轻响时,恍惚能听见百年前戏班子练功的晨钟。

乘坐地铁1号线至文化宫站,从6号出口沿晋陵中路北行500米即达。若乘公交,B12路、6路、12路至第一医院站下车,穿过罗汉路步行街即见巷口。自驾游客可将车辆停放在前后北岸停车场,步行至会馆仅需5分钟。周边茶楼酒肆林立,建议将参观与半日游结合,感受听戏品茗赏古巷的雅趣。

二、百年光影:古戏台上的前世今生

这座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徽派建筑,原是常州八邑会馆的戏楼。五米见方的楠木戏台暗藏玄机,台面下埋着七口陶缸,形成天然共鸣箱。光绪二十三年(1897年),梅兰芳祖父梅巧玲率四大徽班在此连演《长生殿》月余,台柱上至今可见当年戏班悬挂灯笼的铜钩。抗战时期,这里曾是地下党员传递情报的秘密据点,后台更衣室的夹墙里仍保留着暗格机关。

2016年修缮时,工匠在藻井中发现民国时期的戏单,泛黄的宣纸上用工楷记载着《牡丹亭》《白蛇传》的演出班底。如今每周六下午,锡剧名家仍会在此登台,当水袖拂过雕花栏杆,百年光影在咿呀唱腔中流转重生。

三、活态传承:方寸舞台见天地

会馆不仅保存古建筑,更延续着戏曲命脉。后台陈列着三十多套手工刺绣戏服,从旦角的点翠头面到武生的靠旗,每件都承载着传承故事。非遗大师定期在此开设工作坊,游客可体验勾画脸谱、学甩水袖的乐趣。每月首个周日举办的古戏台清音会,常有年轻票友与老艺术家同台飙戏。

今年端午上演的实景版《雷雨》别具匠心,演员穿梭于天井回廊之间,观众随着剧情在建筑中移步换景。这种打破镜框式舞台的沉浸式演出,让百年老宅焕发新生。会馆负责人透露,明年将推出AR导览系统,游客扫码即可看见虚拟名角在实景中唱念做打。

暮色渐浓时,戏馆檐角的宫灯次第亮起。老茶客捧着紫砂壶踱出大门,巷子里飘来评弹叮咚。这座穿越三个世纪的戏曲殿堂,正如它门前那株四百年的银杏,在年轮里沉淀文化,在四季中吐纳新生。转角处茶馆飘来的茉莉香里,似乎又响起那句经典的锡剧唱词:不到园林,怎知春色如许......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