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戏曲里的快嘴江湖:这些唱段快到让你怀疑舌头打结

中国戏曲里的快嘴江湖:这些唱段快到让你怀疑舌头打结

台上三分钟,台下十年功这句老话,在戏曲行当里尤其适用。当某些剧种的演员在台上把唱词唱得比绕口令还快时,观众们总会惊叹:这舌头是装了马达吗?今天就带您走进戏曲世界的快嘴江湖,揭秘那些让人耳不暇接的速唱绝技。

一、川剧高腔:舌尖上的巴蜀麻辣烫

在川渝茶馆里看戏的老饕们最懂,川剧《白蛇传》里的金山寺选段堪称一绝。许仙被法海囚禁金山寺时,白素贞带着青儿杀到寺前,三人对唱快如连珠炮。演员们用真假嗓交替的高腔唱法,把骂贼秃的唱词唱得字字如刀,每个字的音头都要像火锅里的辣椒一样炸开。特别是青儿怒斥法海的那段秃驴做事太可恼,唱到秃字时舌尖在齿间轻弹,活脱脱一副川妹子的泼辣劲儿。

二、豫剧流水板:中原大地的语言机关枪

豫剧《花木兰》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的经典程度自不必说,但豫剧里真正的语速王者当属《七品芝麻官》里的小官大审。丑角唐成审诰命时,那段长达十分钟的流水板堪称语言机关枪。演员要边唱边做矮子功,跪步、搓步、甩辫子一气呵成。老戏迷们说,这段戏要是没练过吞字的功夫,保准唱到一半舌头打结——把本县我三个字唱成笨先鹅的,在科班里可没少挨师父的竹板。

三、评剧快三眼:胡同巷尾的市井交响

评剧《杨三姐告状》里有个著名的跑驴桥段,杨母带着女儿连夜进京告状,赶驴车的老汉唱起快三眼,把市井俚语编成押韵的唱词。演员要模仿冀东口音,把嘚儿驾的吆喝声融进唱腔,舌头在儿化音里翻飞。这段戏最难的是边唱边耍驴鞭,鞭梢上的红缨子要甩出啪啪的脆响,和梆子的节奏严丝合缝。老艺人们说,练这出戏得在嘴里含个枣核,既能练口齿又不耽误发音。

这些令人瞠目的快唱绝活背后,是戏曲演员们冬练三九、夏练三伏的汗水。在河北保定某剧团的后台,我们见过这样的场景:年轻学员对着镜子练《林冲夜奔》,嘴里含着鹅卵石练咬字,腮帮子酸得直掉眼泪;老生演员凌晨五点就在河边吊嗓子,把十八扯的绕口令唱得惊起飞鸟。正是这种近乎苛刻的训练,才让戏曲舞台上的快嘴有了摄人心魄的魅力。下次当您看到演员们行云流水般的演唱时,不妨细品那些藏在疾风骤雨般的唱腔里的匠心独运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