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节开嗓必听!这些戏曲一开口就让人想接财神
年节开嗓必听!这些戏曲一开口就让人想接财神
锣鼓点一响,满堂喝彩声里,老戏迷们早把茶碗搁在八仙桌上。要说戏园子里最讨彩的曲目,还得数那些开口就带财气的吉祥戏。这些唱段可不是随意编排的,老辈人早把发财的盼头编进戏文里,一句唱词能藏三个彩头,不信您往下瞧。
一、京韵里的金元宝
京城戏台最讲究个排场,《龙凤呈祥》里乔国老那段劝千岁的西皮流水板,看似是劝架,实则字字带金。您细听那句东吴的臣僚武将广,兵精粮足镇长江,哪个买卖人不想自家生意也这般红火?更别说甘露寺招亲的戏码,分明是借着皇家喜事讨个人财两旺的好口彩。
八大拿里的黄天霸最会唱发财戏,《连环套》里那句保镖路过马兰关刚出口,台下掌柜们准保往戏台扔银元。要不怎么说这出戏是镖局开张必点的呢?连戏里窦尔敦的蓝脸红胡子,在灯光下都泛着铜钱般的油亮。
二、梆子声中的银锭响
中原大地的梆子戏透着股热乎劲儿,《大登殿》里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,等来个头戴翠冠凤翅招,身披山河地理袄,这词儿往台上一甩,哪个妇人不盼着自家男人发达?更绝的是薛平贵封赏时那句西凉川改作太平年,戏台下的庄稼汉听了,直把锄头往地里夯得更深三分。
要说最直白的还得数《墙头记》里那段数来宝:一斗金,一斗银,金银财宝聚满门,梆子腔砸在地上能蹦出火星子。早年间晋商回乡盖宅院,非得请戏班子在青砖影壁前唱这段,图的就是个日进斗金的实在劲儿。
三、江南小调藏富贵
黄梅戏里藏着江南人家的精巧心思,《夫妻观灯》看似唱的是元宵灯会,细听那词儿:这班灯观过了身,那厢又来一班灯,分明暗合着财源滚滚接连来的生意经。小两口灯下对唱的婉转调门,倒比算盘珠子声还招财神喜欢。
越剧《碧玉簪》里尚书府嫁女的排场,那水袖甩的都是富贵纹样。红烛高照映华堂一句未落,台下老太太们早把预备好的红包往怀里又揣紧三分。要说江浙沪的绸缎庄老板们,哪个不会哼两句今日洞房花烛夜,就为讨个彩绸满柜的好兆头?
这些老戏码能在百年戏台上常演不衰,靠的正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念想。如今商场开业要请《跳加官》,公司年会爱唱《大赐福》,您说这是守旧?倒不如说是中国人骨子里的那份盼头——听着铜钹响,等着好运来。下回再听见戏台开锣,仔细听听那唱词里的金玉声,保不准财神爷正坐在后排跟着打拍子呢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