夫妻同台,唱的是戏更是情
夫妻同台,唱的是戏更是情
八月十五的庙会戏台,鼓乐声里一对中年男女正唱得入神。男人扮相俊朗,甩袖时带起一阵清风;女子眉眼含情,水袖翻飞似流云。台下看戏的老汉眯着眼笑:这出《花亭会》的夫妻档,比二十年前更见火候了。这让我想起那个总被问起的问题:那些夫妻同台唱戏的表演,到底有个什么名堂?
一、梨园行里的比翼鸟
在戏曲行当里,夫妻同台有个雅称叫搭班戏。旧时戏班子走南闯北,常有真夫妻同台献艺。黄梅戏宗师严凤英与丈夫王少舫在《天仙配》里那段树上的鸟儿成双对,正是夫妻搭档的典范。两人台上演董永七仙女,台下是真夫妻,那份默契化作眼波流转间的情意,至今无人能及。
在浙江嵊州,越剧戏班至今保留着夫妻班的传统。清晨吊嗓时,丈夫教妻子改小腔,妻子帮丈夫正身段。后台的妆匣里,胭脂水粉混着两人的汗香,戏服箱里生旦蟒靠叠放在一处。这般亲密无间,方能成就台上那浑然天成的配合。
二、戏文里的烟火情
评剧《杨三姐告状》里有段著名的哭灵,需要夫妻对唱十二分钟。男声悲怆如裂帛,女声凄切似寒泉,两人声音时而缠绕如藤,时而碰撞出金石之音。这般功夫,非得是知根知底的枕边人才能拿捏住火候。
豫剧《朝阳沟》中银环与栓保的上山选段,夫妻俩既要唱出建设山区的豪情,又要流露新婚的甜蜜。某次下乡演出遇大雨,丈夫怕妻子滑倒,借扶她上坡的戏词真搀了一把,惹得台下乡亲直喊:这两口子假戏真做哩!
三、弦索声中的长相守
在福建莆仙戏班,常有夫妻共用一个戏箱。丈夫的武生靴与妻子的花旦鞋挤在一处,金冠霞帔叠着蟒袍玉带。散戏后收拾行头,两人絮絮说着今日哪句唱词欠了火候,哪处身段不够圆融,倒比寻常夫妻更多几分知音之意。
山西某地有个晋剧夫妻班,丈夫唱须生,妻子工青衣。有年寒冬在窑洞演出,妻子突发高烧,丈夫临时改戏词,把原本的《打金枝》改唱《芦花记》,自己一人分饰两角,让妻子得以歇息。台下观众竟无人察觉异样,只道是编排新奇。
夜戏散场时,那对唱《花亭会》的夫妻正在卸妆。丈夫替妻子取下头饰,妻子为丈夫擦拭油彩。妆台铜镜映着两张不再年轻的脸,却比台上更多三分温柔。原来这夫妻戏唱到最后,戏里戏外早分不清,只余下丝竹声里一生的相知相守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