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戏迷都听不出来的秘密:普通人这样练出戏味儿嗓

老戏迷都听不出来的秘密:普通人这样练出戏味儿嗓

您这嗓子天生就该吃这碗饭!当年京剧大师周信芳听完票友试唱时的这句赞叹,让多少戏曲爱好者辗转反侧。但您知道吗?那些让人拍案叫绝的戏曲唱腔,九成都是后天练就的真功夫。今天我们就来破解这层神秘面纱,让普通嗓子也能唱出地道的戏韵。

一、呼吸里藏着千年的功夫

戏曲演员晨起第一课永远是遛嗓子,看似简单的咿——啊——声里藏着大学问。老艺人常说气沉丹田,这个丹田气可不是武侠小说的杜撰——当您吸气时感受腰腹自然鼓起,呼气时保持横膈膜下沉,就能找到这种让声音立起来的气柱子。

程砚秋先生独创的脑后音唱法,正是将这股气运到鼻腔后端的蝶窦共鸣腔。试着发嗯音时用手摸后脑勺,感受到的震动就是打开戏曲共鸣的钥匙。越剧名伶傅全香每天对着大水缸练声,正是利用水面的反射来调整共鸣位置。

二、哭腔笑调都是真功夫

梅兰芳先生在《贵妃醉酒》中那句海岛冰轮初转腾,看似婉转实则暗含悲怆。戏曲唱腔讲究字正腔圆,每个字的声调走向都要与旋律严丝合缝。试着把天字拆成ti-an两个音节,在an上做波浪形颤音,瞬间就有了戏味儿。

豫剧名家马金凤八十高龄仍能唱出少女的娇俏,秘诀在于以情带声。想象自己化身《花木兰》中替父从军的女将,唱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时,每个字都要带着不服输的倔强。这种情感灌注能让声音自然产生戏曲特有的颗粒感。

三、方言里泡出来的金嗓子

京剧韵白讲究中州韵,湖广音,昆曲唱词要合《韵学骊珠》。这些规矩不是束缚,而是声音化妆术。试着用安徽方言念将军二字,那种舌尖抵住上齿的发音方式,正是黄梅戏清亮音色的来源。

评剧的十三辙押韵法则堪称声音调色盘。把江阳辙的开口音与姑苏辙的闭口音交替使用,就像用声音画水墨画。河北梆子老艺人传下的喷口绝技,其实是控制唇齿爆发力的科学方法——把怕字拆成p-a,在p上蓄力爆发,立马有了穿云裂石的效果。

站在长安大戏院的侧幕条,看着台上老艺术家一个眼神震住全场,您是否也跃跃欲试?记住,裘盛戎当年也是从打帘子的龙套起步。现在就开始对着镜子练云手,跟着录音机模唱《空城计》,不出三个月,保管您家楼下乘凉的大爷都要问:这是哪出戏的角儿啊?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