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吟半唱戏韵天成——戏曲中的唱念绝活

半吟半唱戏韵天成——戏曲中的唱念绝活

戏台上一声清亮的苦哇——穿透云霄,旦角水袖轻扬,忽而转作珠落玉盘般的念白。这种将唱腔与说白完美融合的表演艺术,正是中国戏曲特有的唱念做打四功之首。当锣鼓声歇,笛箫暂止,演员唇齿间迸发的韵律之美,往往比繁复的唱腔更扣人心弦。

一、千年音韵铸戏魂

中国戏曲的唱念艺术可追溯至唐代参军戏。敦煌藏经洞出土的《茶酒论》残卷中,已见韵白与散白交替的雏形。元代杂剧确立了四折一楔子的体制,剧中人物自报家门时的定场诗,往往以韵白形式吟诵,既介绍身份又暗含性格。明代昆曲将这种传统推向巅峰,《牡丹亭》中杜丽娘游园前的原来姹紫嫣红开遍,以婉转的苏州官话吟出,比唱腔更显柔肠百转。

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在《闲情偶寄》中精辟指出:唱曲宜有曲情,说白尤须有情。京剧大师周信芳创造的麒派念白,将徽调与京韵熔于一炉,在《徐策跑城》中,他踩着【高拨子】的节奏念白,字字铿锵如金玉相击,观众但闻其声便觉满台生辉。

二、五方声腔各不同

昆曲的水磨调讲究一字三韵,《长生殿》中杨玉环的韵白带着姑苏软语特有的缠绵。京剧韵白以中州韵为基础,融合湖广音,形成独特的音乐性念白,《贵妃醉酒》里海岛冰轮初转腾的定场诗,每个字都经过精心打磨。越剧改用绍兴官话后,尹桂芳在《红楼梦》中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,将吴侬软语的清丽发挥得淋漓尽致。

川剧的讲纲堪称一绝,《秋江》中艄翁与陈妙常的对话,夹杂着蜀地方言特有的诙谐。粤剧白榄(数白榄)更将快板与念白结合,红线女在《搜书院》中疾如骤雨的念白,配合南派武功的招式,看得人目不暇接。

三、唇齿生香见真章

戏曲念白讲究千斤话白四两唱,程砚秋总结出气、声、字、情、韵五字诀。他在《锁麟囊》三让椅的经典念白中,通过气息控制将薛湘灵的忐忑与善良演绎得丝丝入扣。盖叫天演《武松打店》,一句好酒!声震屋瓦,把英雄豪气灌注在两个字中。

当代新编戏《曹操与杨修》中尚长荣的念白设计,既保留传统韵律又融入话剧的朗诵技巧。当曹操说出宁可我负天下人时,每个字的尾音都带着令人战栗的颤音,展现出枭雄复杂的内心世界。

幕帘低垂,余音绕梁。戏曲演员在方寸戏台上,用唇齿间的千回百转构建起跨越时空的艺术世界。这种将音乐性与戏剧性完美融合的念白艺术,恰似暗夜明珠,历经千年打磨愈发璀璨夺目。当年轻观众为游戏中的国风元素着迷时,或许该去剧场听听,真正的中国声韵如何在戏曲演员的唇齿间流转生辉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