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梨花落》还是《锁麟囊》?戏曲名背后的取名门道
《梨花落》还是《锁麟囊》?戏曲名背后的取名门道
戏台上水袖翻飞,丝竹声起,一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未出口,剧名已先声夺人。好的戏曲名如同点睛之笔,既要暗藏戏文玄机,又要撩拨观者心弦。在百年梨园行当中,给新戏起名可是门大学问。
一、传统戏名里的密码本
翻开戏曲名册,《牡丹亭》《长生殿》《桃花扇》这类以植物命名的占了大半。古人讲究托物言志,一株牡丹暗喻生死情缘,一柄桃花扇承载家国兴亡。苏州评弹《玉蜻蜓》初名《申贵升》,后来老艺人发现观众更爱玉蜻蜓这个意象,既暗合剧中传家宝,又带几分神秘色彩。
典故化用更是常见手法。昆曲《烂柯山》取自王质观棋的典故,樵夫观棋一局,人间已过百年,这名字既点出朱买臣休妻故事中的世事沧桑,又平添诗意。越剧《追鱼》原叫《鱼篮记》,改名后追字带出张力,把书生与鲤鱼精的痴缠演绎得淋漓尽致。
二、现代戏曲的取名经
新编戏取名开始讲究抓眼球。京剧《青衣》原定名《程砚秋传》,后改为单字青衣,既点出行当特色,又暗含主角跌宕人生。实验昆曲《长安雪》原名《李师师》,改后时空感顿生,漫天飞雪中藏着盛唐密码。
地域特色成为新宠。川剧《草鞋县令》透着巴蜀的泥土气,黄梅戏《徽州往事》自带皖南风情,莆仙戏《踏伞行》把莆田婚俗融入剧名。这些名字就像地方文化名片,观众未看戏先闻其韵。
三、起名高手的三板斧
上海京剧院曾为新戏征集剧名,从《生死契约》到《一诺千金》七易其名,最终选定《春秋二胥》——既点出伍子胥与申包胥两位春秋名臣,又暗含季节轮回的深意。这种双关法是行家惯用手法。
留白术同样重要。粤剧《帝女花》没直白取名《长平公主》,留足想象空间;评剧《乾坤带》用道具代指皇室恩怨,比直称《秦香莲》更显含蓄。这种命名智慧,恰如中国画中的计白当黑。
从梅兰芳改《太真外传》为《贵妃醉酒》,到田汉为《白蛇传》添上雷峰塔意象,好剧名往往经过千锤百炼。当下创作者不妨多翻古籍诗词,留心民间俗语,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点。毕竟,能让人过耳不忘的剧名,才是打开观众心门的金钥匙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