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戏台旁烟火味:京腔京韵里的吃食江湖

老戏台旁烟火味:京腔京韵里的吃食江湖

前门大栅栏的广和楼戏台,二两茉莉香片氤氲着茶气,台前八仙桌上搁着油纸包着的焦圈儿,锣鼓点一响,满堂喝彩混着豌豆黄的甜香。这方寸之间,京腔京韵与人间烟火早就唱成了连台本戏。

一、戏园子里的压轴点心

老戏迷都懂看戏带饽饽的讲究,吉祥戏院的糖火烧要掰成八瓣慢慢咂摸,中和戏园门前的艾窝窝得裹着黄豆面吃。最绝的是广德楼后台的戏匣子酥,薄如蝉翼的面皮裹着山楂玫瑰馅,咬开时咔嚓一声脆响,正合着武戏里的刀剑相击。

护国寺的奶油炸糕当年救过马连良的场。那年冬夜连演三场《借东风》,扮诸葛亮的马老板饿得眼冒金星,班主急中生智让人快马买来热乎炸糕。裹着霜糖的炸糕下肚,那句借东风唱得中气十足,倒成就了梨园行里炸糕救场的佳话。

二、名角儿捧红的私房菜

梅兰芳在椿树胡同的私宅里藏着道牡丹鱼片,雪白鱼片裹着胭脂色火腿丝,摆盘时真似国色天香。程砚秋最馋珠市口的羊霜肠,寒冬腊月散戏后总要绕道来碗热汤,汤里撒的那把青蒜末,倒比《锁麟囊》里的水袖还勾人。

鲜鱼口会仙居的炒肝儿,当年是裘盛戎的开嗓药。铜锅旺火快炒出的肝尖儿带着镬气,配着蒜汁往烙饼里一卷。裘派花脸那声穿云裂石的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,怕是有这口炒肝儿的功劳。

三、戏文里的吃食密码

《四郎探母》里铁镜公主的金乳酥,实则是前门老正兴的奶饽饽;《红娘》中崔莺莺掷下的汗巾包,裹着的是大栅栏张记的茯苓饼。最妙的是《贵妃醉酒》里的翠盘舞,名净侯喜瑞曾说那旋转的裙裾,活脱脱就是刚出锅的褡裢火烧。

天桥撂地的艺人们有套暗语:云遮月是驴打滚,玉堂春指豌豆黄。当年金少山唱完《连环套》,总要吆喝句黄天霸请吃面茶喽,其实是在给隔壁摊子招揽生意。这些舌尖上的行话,倒比戏词更透着市井的鲜活。

暮色里的湖广会馆又响起西皮二黄,戏票根夹着糖耳朵的油纸,在茶碗边洇出个淡淡的油圈儿。这京城六百年的戏码,唱的是忠孝节义,品的是人间百味,当最后一声堂鼓落下,余音里总飘着艾窝窝的豆香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