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棠枝头春意闹——细数戏词里那一抹海棠红
海棠枝头春意闹——细数戏词里那一抹海棠红
海棠春睡,梨园生香。当戏台上水袖翻飞,旦角轻启朱唇,总有一抹海棠红在丝竹声里悄然绽放。这抹红妆不仅点缀着才子佳人的春衫,更在曲牌声中化作百转千回的唱腔,在程式化的表演里开出一树繁花。
一、昆腔雅韵里的海棠春色
原来姹紫嫣红开遍,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,《牡丹亭》里杜丽娘游园时这句唱词,道尽深闺少女的春日愁思。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特意在《惊梦》一折安排杜丽娘手执海棠花枝入眠,让这抹艳色成为穿越生死的信物。海棠的凋零与重生,恰似杜柳二人超越阴阳的爱情传奇。
在《玉簪记》的琴挑一折,潘必正借海棠试妙常心意:这海棠花开得恁般早,莫不是潘郎先到?陈妙常嗔道:海棠自是海棠红,与潘郎何干?一盆海棠花在男女主角的机锋对答间,化作情窦初开的隐喻。
二、皮黄声中的海棠芳魂
程砚秋在《锁麟囊》中独创的春秋亭唱段,将海棠意象推向新境。当薛湘灵在春秋亭避雨时唱道:海棠开日我重到,再相逢要把春愁扫,此时的海棠既是物是人非的见证,又是命运转折的谶语。程派唱腔的幽咽婉转,让这树海棠染上沧桑况味。
梅派名剧《贵妃醉酒》里,杨玉环醉眼迷离间唱道:海岛冰轮初转腾,见玉兔又转东升。冰轮离海岛,乾坤分外明,皓月当空,恰便似嫦娥离月宫。这段看似写月的唱词,实则暗藏玄机——梅兰芳先生曾说,杨妃眼中所见实为庭院海棠,月影花光交织,方显醉态之妙。
三、民间戏韵里的海棠情致
评剧《花为媒》中报花名堪称经典,新凤霞饰演的张五可手持团扇,从正月唱到腊月:正月里开迎春,迎春开花黄澄澄...四月里开梨花,梨花开放白如雪...唱至五月时水袖轻扬:五月里开石榴,石榴开花红似火,那蜜蜂儿采花深院里,飞来飞去不离海棠红。俏皮活泼的唱腔里,海棠成了青春少女的生动写照。
越剧《红楼梦》黛玉葬花一折,王文娟饰演的林黛玉肩扛花锄,眼含清泪:花谢花飞飞满天,红消香断有谁怜?游丝软系飘春榭,落絮轻沾扑绣帘。虽未直言海棠,但满地残红中,分明见得那偷来梨蕊三分白,借得梅花一缕魂的海棠精魄。
从昆曲的雅致到梆子的激越,从京剧的程式到越剧的婉约,海棠这朵寻常花卉在戏曲舞台上绽放出万千姿态。它既是才子佳人手中的信物,又是离合悲欢的见证;既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审美基因,又焕发着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。当锣鼓声歇,海棠依旧在戏文词藻间灼灼其华,诉说着中国人绵延千年的诗意情怀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