锣鼓一响,好戏开场!河南人血脉里的梨园春唱醒了谁的魂?
锣鼓一响,好戏开场!河南人血脉里的梨园春唱醒了谁的魂?
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,天波府里走出来我保国臣......每当这熟悉的唱腔从电视机里传来,街坊四邻总要端着饭碗往屋里跑。豫剧大师马金凤这段《穆桂英挂帅》,在河南人心里种了根。从1994年那个春寒料峭的夜晚开始,《梨园春》这档节目就像村口的老槐树,把河南人的戏瘾都拴在了周日晚八点。
**一、戏台搭进千家万户**
1994年的河南卫视做了一个大胆决定:把田间地头的草台班子搬上电视。谁也没想到,这档用二夹弦暖场的戏曲节目,竟让沉寂多年的豫剧重新抖擞精神。老戏迷记得清楚,开播那天郑州飘着雪粒子,可当须生王善朴在镜头前甩出第一个水袖,整个中原大地都热了。
节目组走遍了十八地市寻角儿,在禹州扒过煤堆里练嗓的娃娃,在商丘访过年逾古稀的老琴师。某年元宵擂台赛,7岁的小擂主王甜甜把《花打朝》唱得字正腔圆,评委席上的虎美玲当场抹泪:这娃儿把程七奶奶的泼辣劲儿演活了!
**二、梆子声里见乾坤**
在《梨园春》的戏台上,你能看到最地道的河南味。洛阳水席里的牡丹燕菜化作《洛阳桥》的刀马旦,开封灌汤包的香气飘进《七品芝麻官》的唱词。2016年重阳节特别节目,百位老艺人同唱《朝阳沟》,银环娘那句亲家母你坐下一出口,台下观众抹着泪跟唱。
这方舞台最懂老百姓的心事。汶川地震后的义演专场,李树建唱《程婴救孤》时临时改词:大难临头不低头,咱中原人脊梁不断头!满场观众红着眼眶把巴掌拍得通红。有个驻马店的戏迷,每周骑三轮车带瘫痪老伴进城看现场,他说:听段豫剧,比吃降压药还管用。
**三、老树新枝更著花**
当年轻人开始觉得戏曲土,《梨园春》玩起了新花样。2018年七夕特别节目,豫剧版《梁祝》混搭街舞,祝英台的碎步转身接上breaking地板动作,弹幕瞬间炸锅。95后编导小赵把豫剧唱腔做成电子音乐,在郑州地铁里播放时,不少乘客跟着节奏晃脑袋。
去年重阳节,节目组把擂台摆到了云台山红石峡。旦角们踩着十公分厚底靴在栈道上走圆场,老生对着万丈深渊亮嗓,无人机镜头掠过,弹幕齐刷刷中!真得劲!。有网友留言:以前觉得爷爷看戏老土,现在发现咱河南梆子比摇滚还带劲!
戏台上的灯光亮了三十年,照见过马金凤最后一次登台的银发,也照亮过00后小武生翻的第十七个跟头。在河南,听戏从来不是老年人的专利——公园里吊嗓的姑娘能用抖音直播收获十万赞,地铁上的白领耳机里藏着《打金枝》的唱段。当《梨园春》的片头曲再度响起,你听那锣鼓点里,敲打的不正是黄河岸边生生不息的脉搏?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