戏曲比赛选曲指南:好嗓门更要懂挑戏

戏曲比赛选曲指南:好嗓门更要懂挑戏

省级电视台的戏曲选秀后台,一位花旦选手正在候场。她反复摩挲着《锁麟囊》的戏折子,指尖发白。上个月她唱这段时,评委直言程派韵味不足,这次换成《贵妃醉酒》又觉得梅派身段太考验人。这样的纠结在戏曲赛场屡见不鲜——选曲如同选战袍,既要彰显功力,又要扬长避短。

一、量体裁衣:懂戏更要懂自己

某年央视青京赛上,一位年轻老生选手挑战《文昭关》中的伍子胥,高亢的一轮明月照窗前刚起调就破了音。事后评委惋惜道:这副清亮嗓子更适合《空城计》,何必强攻吃功力的悲愤戏。选曲如选剑,青衣演员若生就一副金嗓子,不妨试试《霸王别姬》里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的婉转;若身段柔美,《天女散花》的长绸舞更能锦上添花。

嗓音条件之外,更要看功夫储备。豫剧《花木兰》中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的快板考验嘴皮子功夫,昆曲《牡丹亭》的皂罗袍讲究气息控制。北京戏校老师常说:能唱完《四郎探母》'坐宫'对唱的,基本功才算过关。选择略高于现有水平的曲目,既展现潜力又不至露怯。

二、剧种密码:解锁地域特色

在越剧之乡嵊州举办的比赛中,选手清一色选择《梁祝》选段,结果评委直言审美疲劳。其实《红楼梦》中黛玉葬花的哀婉、《西厢记》琴心的灵动同样出彩。黄梅戏比赛常见《女驸马》选段,但《天仙配》夫妻双双把家还的质朴清新往往更打动人心。

跨剧种参赛要慎之又慎。有位秦腔选手在京剧专场唱《三滴血》,尽管唱功了得,但评委认为秦腔的苍劲与京剧程式不兼容。倒是豫剧《朝阳沟》选段因其生活气息,在多种戏曲比赛中屡试不爽。建议先吃透本剧种特色,再考虑跨界创新。

三、赛场心法:出奇不如守正

某卫视戏曲擂台赛出现过戏剧性一幕:选手将京剧《智取威虎山》改编成rap版,虽然赢得满堂喝彩,但专业评分垫底。创新固然重要,但戏曲比赛的评分标准中,原汁原味占比通常超过60%。去年全国青年戏曲演员大赛金奖得主,靠的就是规规矩矩唱完《穆桂英挂帅》捧印一折。

观察评委构成是制胜秘诀。若评委多是学院派老艺术家,选择《贵妃醉酒》《徐策跑城》等传统骨子老戏更稳妥;遇到年轻评委居多的新锐赛事,可以尝试新编戏中的创新唱段。但切记,所有技巧都要建立在扎实的基本功之上——某次比赛金奖选手返场加唱时,一段《击鼓骂曹》的纯念白惊艳四座,这才是真功夫。

戏曲界有句老话:戏保人,人保戏。选对曲目如同找到知音,能让你的艺术特质与作品灵魂共振。但比选曲更重要的是,在咿呀学戏的岁月里,那些对着水袖镜一遍遍打磨的身段,在晨雾中吊嗓时惊起的雀鸟,这些日积月累的功夫,才是站上赛场的底气。当你真正与角色心神相契时,即便唱的是最寻常的选段,也能让评委看到角儿的风采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