碧游仙宫唱传奇:一折老戏里的大千世界
碧游仙宫唱传奇:一折老戏里的大千世界
戏台上一声锣响,云板轻敲,但见十二扇洒金屏风次第展开,绛紫色幕帘后转出个手持拂尘的坤生。这折《碧游宫》的开场,总让老戏迷们想起二十年前名角儿白玉霜的扮相,那眉眼间流转的仙气儿,真真把通天教主那亦正亦邪的神韵演活了。
一、仙家道场的凡尘倒影
碧游宫戏本脱胎于《封神演义》,却非照搬话本。道光年间徽班进京时,有位通晓道藏的琴师偶然听得白云观道长讲经,忽发奇想将三教论道的机锋化入戏文。正殿前九曲回廊的布局,暗合着戏中九转玄功的唱词;通天教主那袭滚金边鹤氅,绣着的正是一幅完整的先天八卦图。
老辈艺人传下规矩,演这出戏前需焚香净手,后台必供三清画像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,津门名票王少卿为求神韵,特赴武当山紫霄宫住了三月有余。归程时携回一柄沉香木拂尘,演出时轻轻一扫,满堂异香经久不散,成为梨园行一桩奇谈。
二、水袖翻飞见真章
这出戏最考究做工。通天教主与元始天尊论道那场,两位老生需在方寸之地走九宫步,云帚起落间暗含太极两仪的变化。某年京城堂会上,杨小楼与余叔岩对戏,走位时袍角分毫不乱,竟在地上走出个完整的阴阳鱼图形。
截教众仙现形那折更是精彩。十二仙姑各持法宝,昆曲出身的花衫要踩着【醉花阴】的曲牌连转二十八圈,手中法器却不能相碰。1957年梅兰芳观摩此剧后,特将其中踏云步化用进《贵妃醉酒》的身段设计。
三、红尘里的长生殿
戏台下的碧游宫同样热闹。宣统年间,前门打磨厂的票友们为争演多宝道人这个配角,竟有富商愿出二十两雪花银买脸。天桥撂地的草台班子演此戏时,常在万仙阵段落插入杂耍把式,引得市井百姓连声叫好。
更妙的是戏中暗藏的处世之道。通天教主那句红花白藕青荷叶,三教原来是一家的念白,民国时曾被进步学生改编成宣传团结的街头剧。戏里那方三尺红氍毹,竟成了乱世中照见人心的明镜。
如今再听《碧游宫》,老戏迷仍能闭着眼哼出那段【端正好】:看碧游宫外松柏翠,云卷云舒自在天。台上仙人早已归了洞府,台下看客换了一茬又一茬,唯有那檀板丝竹声,还在诉说着红尘里的仙家故事。戏终人散时,但见月过宫墙,恍惚间似有鹤唳九天,倒叫人分不清戏里戏外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