豫剧武戏里的绝活儿:边打边唱藏着多少硬功夫
豫剧武戏里的绝活儿:边打边唱藏着多少硬功夫
在洛阳老城的天井院里,七旬的豫剧武生王振河扎着大靠耍花枪,枪头红缨翻飞间,一段《黄鹤楼》的垛子板唱得字正腔圆。围观的街坊们拍手叫好:这才是真功夫!在豫剧舞台上,这种唱念做打样样精通的表演,老艺人们有个形象的说法——刀马旦的嗓子,武生的腿。
一、豫剧武戏的独门绝技
豫剧武戏讲究唱要亮,打要响。与其他剧种不同,豫剧武生开打时必须真唱真念,不能假唱或由他人代唱。1956年豫剧大师陈素真在《穆桂英挂帅》中首创马上唱绝技:扎靠插旗跨马步,边舞大刀边唱辕门外三声炮,至今仍是衡量刀马旦功力的试金石。
这种表演对演员要求极高。开封豫剧团的老团长李树建回忆,当年学艺时要顶着砖头练唱,砖头落地就得重来。武生名家贾廷聚能把《南阳关》的三十六个旋子转完不喘大气,还能接着唱完大段二八板。
二、戏台上的真功夫
豫西调特有的炸音唱法,让武戏唱腔更具穿透力。在《三哭殿》中,秦英的扮演者需要在连翻三个虎跳前叉后,用炸音唱出李世民登龙位万民称颂,丹田之气要顶住剧烈动作带来的气息波动。
这种技艺需要童子功。豫剧名丑金不换七岁开始练功,每天绑着沙袋跑城墙。他说:武戏演员的唱腔不是嗓子唱出来的,是腰腿劲顶出来的。新乡豫剧团的武生新秀赵阳,为演好《长坂坡》中的赵云,专门到少林寺苦练三年棍术。
三、濒临失传的活化石
如今能完整表演传统武戏的演员不足百人。周口豫剧团保留的《盗九龙杯》需要演员在七张桌子叠起的高台上开打,这样的绝活面临失传。老艺人张宝英说:现在年轻人吃不了这个苦,一场武戏的体力消耗抵得上三场文戏。
但转机正在出现。郑州艺术学校开设豫剧武戏传承班,00后学员李梦瑶在《白水滩》中边耍双刀边唱飞板,视频在抖音获赞百万。洛阳应天门遗址的实景演出《神都夜宴》,用威亚技术让武戏演员在空中完成高难度唱段,古老技艺焕发新生。
在安阳殷墟旁的农家小院,八十岁的豫剧武生传人牛得草仍在教孙子练功。竹板声里,稚嫩的童声唱着头戴着紫金盔齐眉盖顶,手中的红缨枪已舞出风声。这或许就是传统文化最动人的模样:一招一式皆是岁月沉淀,一腔一调都是血脉传承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