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戏迷揭秘:鲜为人知的北京戏曲《小牛郎》暗藏多少绝活儿?
老戏迷揭秘:鲜为人知的北京戏曲《小牛郎》暗藏多少绝活儿?
老戏楼后台的油彩味儿还没散尽,台前丝竹声里藏着段传奇。您可曾听过北京城独一份儿的《小牛郎》?这出戏码不唱七月七的鹊桥会,偏讲牛郎少年时的奇遇,戏里暗藏三件看家绝活儿,今儿个带您看个真切。
**一、武丑挑大梁牛郎变飞人**
京城梨园行里独一份的绝活,当属云中追牛这场戏。您瞧这剧照(图1),牛郎腾空三丈追神牛,全靠武丑演员腰腿功夫。裤脚扎着五斤重的铜铃铛,翻跟头要铃不响,落地要轻如燕,这套千斤坠的功夫,没十年功底可拿不下来。老辈人说,当年天桥撂地的杂耍艺人都要专程来偷师这手绝活。
**二、织女绣帕藏机关**
您细看这张剧照(图2),织女手中绣帕可不简单。三尺见方的绸缎上要现出银河图样,全凭演员手腕暗劲。唱到金梭引线时,手腕一抖一甩,绣帕当空展开三丈长,这手甩绸绝技看得人拍案叫绝。据说这手法源自清宫造办处织工的独门手艺,如今全北京城只剩两位老艺人还会这绝活。
**三、老牛开口说人话**
最叫人称奇的是老牛开金口这场戏。您看这牛头道具(图3),眼珠子会转,嘴巴能开合,全凭后台师傅操控二十八根丝线。更绝的是老牛说唱时,前场演员口技与后台帮腔要严丝合缝,差半拍就露馅。当年戏班在广和楼连演三十场,愣是没人瞧出破绽,这份默契功夫堪称梨园一绝。
如今这出《小牛郎》成了京城戏曲界的活化石,每逢年节才能见着全本。戏里这些绝活儿就像藏在胡同深处的老门墩,看似平常却刻满时光印记。下回您要是见着演出海报,可千万抓住机会,这看一场少一场的宝贝戏码,比那些个新编大戏可有滋味多了。
(配图说明:图1:武丑演员空中追牛定格照,腰间铜铃清晰可见;图2:织女甩绸瞬间,绣帕银河图案完整展现;图3:老牛道具特写,可见精密机关构造)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